附着水平高度与牙周膜面积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测量各牙位牙周膜总面积并检验不同附着水平与剩余牙周膜面积的相关性,探讨剩余牙周膜面积变化对牙周病预后的影响。   方法:收集不同牙位的离体牙(第三磨牙除外),按上下颌及各牙位进行分组(不区分左右),每组牙位30例,共14组。清除离体牙外表面的残留牙石及软组织等非牙体组织后,以釉牙骨质界为限,根面涂布成膜材料聚乙烯醇(PVA17-88)模拟牙周膜,材料稳定成膜后在膜表面以釉牙骨质界为基准按不同附着水平作平行线描记,之后将模拟牙周膜自牙根表面剥离,展平后扫描仪记录模拟牙周膜图像。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对所获图像作检测处理,得到不同附着水平剩余牙周膜面积数据。采用SAS6.12软件包对各组模拟牙周膜面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上下颌牙列牙周膜总面积为6037.178 mm2,其中磨牙占42.7%,前磨牙占22.4%,尖牙占14.9%,切牙占19.4%;2.上颌牙列的根面牙周膜总面积比下颌牙列根面牙周膜总面积多293.384mm2;3.牙列中牙周膜面积最大的是上颌第一磨牙,占总牙列牙周膜面积的11.86%,牙周膜面积最小的是下颌中切牙,仅占总牙列牙周膜面积4.10%;4.各组牙位牙周膜面积数据均符合一次函数回归性检验(p<0.001);5.根据回归直线,当附着水平高度降低6.2mm以上时,各牙位的剩余牙周膜面积均降低到原有面积50%以下。   结论:1.牙周膜模拟法与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相结合的测量方法能再现牙根面的真实情况;2.各组牙位根面牙周膜面积的变化情况符合一次函数的拟合曲线;3.牙列中绝大部分牙周膜存在于后牙区,且上颌牙列根面牙周膜总面积大于下颌牙列根面牙周膜总面积;4.附着丧失超过6.2mm后的剩余牙周膜面积已不足以提供正常牙周组织支持力的一半。
其他文献
针对现有卷烟感官品质评价方式的评价结果差异不明显和变化趋势不明确的问题,建立了一种新的烟草感官品质对比评价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法并结合实际评吸经验,根据消费者的关注
下颌第一磨牙是建(牙合)的关键,行使重要的咀嚼功能,承担较大的(牙合)力,常因龋齿、牙周病而过早缺失,种植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缺失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种植体周围骨应力集中或过大是
目的:龋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它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患龋病时,牙体硬组织的病理改变涉及釉质、牙本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