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力是智力的重要构成要素,与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共同构成学生的五个基本能力。观察活动是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基本途径,观察活动本身是一个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这种始于问题的观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观察是一切科学研究的源头,也是任何新发现、新发明的入口。在数理化、生物、语文、地理等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中,都强调了观察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学校、教师应该给予观察足够的重视,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本文从整理关于观察、观察能力的品质和观察能力培养的国内外相关理论开始,理清了观察的特点与观察能力的内涵。由于观察品质是衡量观察能力发展程度的标志,是观察能力的外在表现,不同的观察品质表现出不同的观察能力。因此,笔者在对观察能力进行理论剖析的基础上对观察能力进行分解,以观察能力的品质为基础,构建出观察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小范围的问卷调查,初步厘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然后以观察能力评价指标为参考维度,编制出初中生观察能力现状的问卷,通过问卷调查探寻初中生观察能力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归因分析。通过问卷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乐于观察的,但是观察力水平却不尽如人意。总结下来,初中生观察能力与观察教学主要呈现以下六个缺陷:学生对观察的相关认知较贫乏;观察缺乏计划性与条理性;在观察过程中缺少质疑;观察活动不能持久;不能很好地做观察记录;教师的观察教学活动较少。根据现实考察,并结合相关理论研究,笔者分析了导致以上问题的原因,并试图提出以下几个对策,以期改善初中生观察力现状,提高其观察能力:(1)培养学生观察兴趣;(2)指导学生观察方法;(3)提高学生观察品质;(4)寓观察能力的培养于日常教学中去。并根据观察的特点与能力培养的一般规律,提出观察能力培养应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遵循观察的客观规律的原则;尊重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原则;注重学生为主体的探究过程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要实施上述策略,达到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目的,还需要有三个条件做保障,这三个条件分别为:学校评价合理化;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本研究意在使教师意识到观察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初中生观察能力培养中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为初中生观察力的培养与评价提出相应建议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