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移植肾丢失的危险因素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q_s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为了应对可移植器官的严重短缺,我国政府2010年发起了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政策,并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方案包括三大类:中国一类(C-Ⅰ类)为脑死亡捐献(donation after brain death,DBD);中国二类(C-Ⅱ)为心死亡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及中国三类(C-Ⅲ)为脑-心双死亡捐献(brain death followed by circulatory death,DBCD)。其中,DBCD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新捐献流程,很好地权衡了器官功能的保护与中国传统观念及现行法律所不接受的脑死亡之间的矛盾。本研究旨在此新政策下,评价我中心肾移植存活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此外,根据数据验证可能影响移植肾存活的危险因素,为新政策下器官获取、分配制度的改进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9年10月于本中心通过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流程完成的来自214名供者的421例肾移植病例的。各组基线数据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间的移植物存活情况、急性排斥反应与感染发生情况并绘制生存曲线,并使用Log-rank检验评估曲线间的统计学差异。使用卡方检验确定各组间DGF发生的差异。移植物丢失的危险因素的分析基于单因素及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结果1、3、5年死亡-删失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0.6%、88.6%、87.3%。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显示DBCD组移植物存活情况优于DCD组(p=0.017),但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差异并不显著。Cox回归分析显示:供者年龄增长(P=0.002,HR=1.820/增长10年)和受者年龄增长(P=0.028,HR=1.521/增长10年)、延长透析时间(P=0.007,HR=1.018/延长1个月)、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P=0.016,HR=2.697)、延迟肾功能恢复(P=0.012,HR=2.962),HLA错配≥4个位点(P=0.038,HR=3.606),热缺血时间>15分钟(p=0.022,HR=2.915)是可能影响移植肾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移植效果令人满意,总体与国际成熟的移植体系下的肾移植存活率相当。其中,DBCD捐献流程供肾优于DCD流程。移植肾丢失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供体和受者年龄增加、WIT>15min、受者移植后高血压病史、透析时间延长、急性排斥反应及延迟肾功能恢复的发生、HLA错配>4个位点。临床实践中重视并控制可能改善移植肾的预后。此外,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政策不断完善进程中,本研究结果可为其改善器官获取与分配制度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羊水胎粪污染对经阴道分娩对母儿妊娠结局的影响,总结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8年12月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科规律产检并住院分娩,且临床资料完整的35,088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后羊水性状分为:不同程度羊水胎粪污染作为胎粪污染(MSAF)组(8,060例),以正常羊水性状作为对照组(27,028例)。其中胎粪污染组按羊水粪染程度
目的:比较妊娠合并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妊娠结局,探讨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20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76例,根据肺动脉压力,分为轻度(A组)、中度(B组)、重度(C组)肺动脉高压组,比较三组间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差异。将出现孕产妇死亡、医源性流产、早产、新生儿窒息及死亡归为不良妊娠结局组。并进行单因素分析,
目的检测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β、γ(ERRβ、ERRγ)、白细胞介素-6(IL-6)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的表达情况。分析ERRβ、ERRγ与IL-6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及其联合血清CA125在EMs中的临床应用。本研究的重点是探究ERRβ、ERRγ与IL-6在EMs中的表达及意义。实验方法实验组:收集2018年01月至2019年12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收治,
目的观察益生菌制剂对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4月1日至2019年10月1日在我院行透析治疗(包括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治疗)的ESRD患者,按照2:1随机对照单盲原则分别将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分为实验组(口服益生菌制剂)和对照组(口服安慰剂)。通过研究了解服用益生菌制剂对ESRD透析的患者营养、炎症及免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脂肪含量(leg fat mass,LFM)与蛋白尿分期的相关性,以期探讨LFM是否与白蛋白尿的发生发展有关。方法:回顾性调查2010年4月至2019年9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428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62.07±11.64)岁。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e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UACR)进行分
目的探索Mycoplasma amphoriforme中与肺炎支原体P1黏附素最相似的毒力因子,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原核重组表达及纯化。方法1.Mycoplasma amphoriforme P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以肺炎支原体P1黏附素在肺炎支原体基因组中所处的位置、氨基酸序列作为模板,从Mycoplasma amphoriforme基因组筛选出同源性最相似的Mycoplasma ampho
目的:探讨本中心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冠脉、腹主动脉钙化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1.根据入组和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我院CKD患者100例,收集临床资料,行多层螺CT检查测定冠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Score,CACS),对冠脉钙化的具体血管进行描述和分析,比较CKD各期CA
目的探讨前列腺前叶厚度(ALTP)与膀胱出口梗阻(BOO)的相关性,评价ALTP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临床进展的影响,研究适当保留前列腺前叶在前列腺增生手术中尿控保护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59名BPH患者,收集了ALTP、前列腺体积(PV)、膀胱内前列腺突出度(IPP)、残余尿(RU)、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出口梗阻指数(BOOI)、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身体质量指数(
目的:分析线性低能量体外冲击波(Low-intensity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Li-ESWT)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早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Li-ESWT治疗16例血管性E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为期4周的一个疗程Li-ESWT治疗方案,包括每次予左、右阴茎海绵体各900次的脉冲和双侧阴茎脚各16
目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肾病,患病率为1/400-1/1000,可引起肾脏结构及功能的不可逆损害,最终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占终末期肾病病因的第4位。主要由PKD 1和PKD 2基因突变引起。方法进行6个ADPKD家系临床调查及遗传特征分析,应用二代测序(Next 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