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环境的变迁往往会引发思想和文化的动荡。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朝代的更迭,文人在这种巨变中的选择和表达,成为典型的文化现象。他们当中,有些人不愿被卷入历史的漩涡而选择避世;有些人却想利用机会施展抱负;还有一些人斗争无果,只能将情感寄托于作品中。王夫之是明末清初著名遗民学者,不仅在经学、史学等领域留下诸多著作,诗歌创作的数量也极为可观,大多收录于《王船山诗文集》中。因其作为遗民的特殊身份,王夫之诗作中有很多内涵深刻,意旨隐晦的作品。或许因为相似的政治环境与身份地位,王夫之与曹魏政权更替时代的著名文士、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颇有异代同慨之感。他曾于《古诗评选》中细致评价阮籍《咏怀》,更有八十二首拟阮籍咏怀诗以唱和原作。无论内容还是艺术手法上,王夫之的拟作与阮籍都有颇多相似之处,但也呈现出独特的个人风格。本文以王夫之的拟阮籍咏怀诗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王夫之与阮籍所处的时代背景,深入探讨王夫之拟作咏怀诗的内涵,总结归纳王夫之拟咏怀诗的特点与其身处易代之际的复杂情感。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对王夫之所作诗歌的研究现状与王夫之拟阮籍咏怀诗的研究价值进行了简要论述。正文部分共分三章来论述。第一章主要论述了王夫之拟阮籍咏怀诗的背景,分析当时明遗民所处的生存境况,并深入探讨王夫之与阮籍“易代同慨”进而拟作的原因。第二章主要分析王夫之拟阮籍咏怀诗的具体内容,大致分为感怀类、游仙类、怀古类以及表意不明类四种,探析王夫之与阮籍这几类诗作内容与情感上的差异,理解王夫之所处易代之际的特殊心境,和诗中含蓄蕴藉的情感表达。第三章主要探讨了王夫之拟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手法。阐述王夫之咏怀诗中比兴手法的运用、器物的象征意义、物色的描摹、典故的引用以及意旨不明的书写。通过以上几个方面,探讨王诗如何借物抒怀、如何用细致的笔法对自然景物即“物色”进行描绘、如何通过不同的器物传达内在含义,以及如何借典故表达自己隐晦不可言说的情感。理解其深沉蕴藉、个性特征鲜明且主观色彩浓郁的创作特征。并通过分析这些不同的创作手法,探讨一些表意不明确的诗作的内在含义。阮籍咏怀诗的著名特点是旨意遥深,王夫之的拟作中也有很多意旨不明的诗作,故本文的第二章与第三章均单列了一小节进行分析。结语部分对王夫之拟阮籍咏怀诗进行总体论述,阐述王夫之对阮籍咏怀诗、汉魏古风的继承以及个人在创作中所赋予的特殊意义。深入探讨王夫之对阮籍咏怀诗的唱和,有助于提高我们对王夫之及阮籍诗歌内蕴、创作手法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王夫之的自我认知和对阮籍诗的接受,探究王夫之身处政权更替时代的思想情感,以增益对王夫之、阮籍思想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