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的发病情况,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5例。根据卒中后认知障碍诊断标准、TOAST分型及脑梗死部位分别对全部患者进行3种分组:PSCI和非PSCI 2组;颞叶、枕叶、胼胝体、顶叶、额叶、丘脑、脑干、基底节、小脑9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心源性栓塞型(CE),其他明确病因型(OC),不明原因型(UND),小动脉闭塞型(SAO)5组。对各组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PSCI的发病率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PSCI总体发病率为38.3%;在不同TOAST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的PSCI发病率最高(55.06%),小动脉闭塞型(SAO)的PSCI发病率最低(22.66%);颞叶梗死PSCI发病率最高(77.7%),内囊梗死PSCI发病率最低(22.50%)。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心脏病史、脑血管病史、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小板计数(PL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脑梗死部位与PSCI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部位为左侧、双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丘脑、胼胝体以及脑血管病史为危险因素,BMI、吸烟、血小板计数高为保护因素。结论: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SCI发病率较高,不同梗死部位、TOAST分型PSCI发病率不同,其中LAA型和颞叶部位梗死PSCI发病率最高。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并发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众多,其中梗死部位为左侧、双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丘脑、胼胝体以及脑血管病史为危险因素,BMI、吸烟、血小板计数为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