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作流技术在实际应用方面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很多工作流产品无法支持业务需求的动态变更,这些工作流系统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所以,如何实现工作流的适应性已经成为工作流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该领域的一个难点。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对如何实现适应性的工作流所涉及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适应性工作流强调系统对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系统的高效运行性。工作流管理联盟定义的工作流元模型描述了构成模型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但并没有给出如何构造一个适应性的工作流框架的方法,仅仅依靠工作流参考模型来构造一个具有适应能力的动态工作流系统是不够的,必须对该模型进行一定的扩充。本文在工作流元模型中引入策略,实现系统的实体与实体的行为分离,从而有利于工作流适应环境和需求的变化。在工作流的运行阶段,本文讨论了基于策略的工作流系统涉及的另外一个关键技术——反射机制。使用反射技术,把系统分为基层和元层,基层用于对具体问题领域的抽象,元层用于对基层及系统内部的表示。工作流模型描述业务过程,包括过程、状态、资源等作为反射系统的基层,基层对象具体化到元层对象,相对应的设计了结构元对象、状态元对象、功能实现元对象等策略元对象。在元层中还设计了截取元对象、监视元对象、调度元对象等,协助整个系统的运作,并通过实例演示了此系统的运作以及此实例体现的优越性。利用策略管理机制的优点是实现工作流实体与实体行为的分离,在运行时可以重新配置系统的行为;利用反射机制的优点是,能够把这些配置实时的反映到工作流运行实例当中,实现策略元对象与工作流模型对象的通信。策略管理机制和反射机制是实现系统对环境和需求变化的适应的关键技术,同时,也是在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