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广告的人际意义分析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l25158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理论中,.人际功能是指人们用语言来和他人交往,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招聘广告适合用于分析人际意义,是由于其所起的作用是广告者与读者的沟通桥梁。经过文献综述,发现虽然广告语言已有广泛研究,但是从系统功能语法角度对炼油公司的招聘广告进行的研究还是比较有限。因此本文探讨在炼油企业的招聘广告中,人际功能是如何体现的。   本文语料是在2007年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的16家炼油企业的官方网站中,选取16则招聘广告,从语气,情态和人称系统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第一,研究语气的四个言语功能和其相应的句型的体现关系,即具体何种句型体现何种功能以及这种用法在招聘广告中所起的作用。第二,分析语料的四种情态类型:可能性,通常性,责任性和倾向性,以及它们的使用频率和所达到的目的。第三,本文对招聘广告的人称系统进行分析,按照传统语法的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划分标准,分析招聘广告是怎样选择不同的人称代词去传递特定的意义.   本文研究发现,通过选择不同的句型,表达了不同的语气,使读者和广告者得到互动,使广告对读者产生吸引力,从而吸引人才应聘。通过不同的情态表达了广告者不同的态度,阐明招聘职位的要求和个人在企业的发展前途,并考虑到读者的情感需求,适当使用情态动词,进而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通过参考对比前人对广告的研究,本文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与普通商品服务广告不同,由于招聘广告是吸引人才应聘,有着更高的读者筛选和情感要求,在情态部分尤其突出的是责任性情态动词的使用。人称系统是指通过选择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称的人称代词,建立和读者的对话,使书面形式的广告犹如广告者和读者之间的对话,从而达到人际功能的目的,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   本研究在功能语言学框架下,对招聘广告进行人际意义分析,以展示广告如何利用不同的人际系统达到其广告目的,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语码转换指在同一情景中交替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属于双语或多语的研究范畴,是社会语言学的传统话题。论文以韩礼德的前景化理论为基础,从功能文体学的角度对书面语码转换
当今,更显明朗的知识经济、信息化特征,进一步突出了“学习化”的社会特质。未来的文盲不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事
学位
任务型教学法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就成为在研究语言功能和交际语言教学方面最有益、最受欢迎的教学方法之一。然而,诞生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任务型教学法强调语言输出,它与
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批评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他以第一人称视角创作的教育小说《远大前程》(1860)是其晚期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玛丽·伊丽莎白·布雷登是维多利亚时
批评界对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关注多集中于她对社会暴力的无情剖析,对血腥场面的写实描写和在多种文学题材和体裁的实验性探索方面,对欧茨作品的文学批评也多局限在这样的传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以及外语教学理论与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听力在外语语言基本技能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技巧和水平已成为英语教学者和研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1954-)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短篇小说家、散文家,是首批获得成功的美国墨西哥裔作家之一,著有诗集《坏男孩》(1980)、《荡妇》(1994)和短篇小说集《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