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城镇化进行的快速推进,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邻避设施建设在全国各地逐渐兴起并呈加速趋势。由于邻避设施所具有的负外部性,设施附近的居民认为设施兴建会产生相应的经济、环境问题并对自身的生存及发展带来影响,从而对于邻避设施建设持反对态度。在公民参与意愿、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对于邻避设施兴建的反对大多以群体性事件性质展现出来,进而导致了邻避冲突现象的出现。近年来的邻避冲突事件中,呈现出公民参与人数日趋上升、参与意愿不断增加、影响范围不断扩大的特征,公民参与解决邻避冲突问题的积极作用日益凸显。我国现阶段正处于邻避设施的快速建设期,也是邻避冲突的高速爆发期,对于邻避冲突的治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迫切需要建立公民参与的解决机制,以实现邻避冲突过程中的利益平衡,最终促进邻避冲突的有效解决。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调研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严格界定了“公民参与”和“邻避冲突”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外延;从制度供给、信息透明、参与意愿、参与能力、参与动机等方面,提出了公民参与邻避冲突解决的五大构成要素;从争议产生、争议发展、矛盾爆发、冲突平息等邻避冲突环节,分析了公民参与解决的基本过程;采用案例研究法,选取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湘潭垃圾焚烧厂、茂名PX项目、中泰垃圾焚烧发电厂、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过程发生的邻避冲突案例,对公民参与冲突的过程、成效与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公民参与过程中的制度供给、信息透明、参与意愿、参与能力和参与动机进行比较;基于上述案例的分析讨论,从利益相关者、新媒体运用、非政府组织参与等方面,探讨了可能存在的理论拓展方向;在此基础上,从行政问责机制、教育培训机制、公民参与激励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利益相关者补偿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的公民参与邻避冲突解决的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丰富和拓展邻避冲突理论,对有效解决邻避冲突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