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与现实之间的中国穆斯林集体行动研究——兼论对“东突”恐怖活动的遏止措施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an4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政治理论应用的尝试,本文将抗议政治①理论的解释范围拓展到以中国穆斯林为主体的虚拟网络空间中。探讨抗议政治理论中的一些过程与机制如边界激活、认同等在虚拟空间的应用,以及它在现实空间中共同对抗议主体的作用,给出虚拟空间中这些机制与过程完成的解释,即探究虚拟空间对主体存在哪些影响,并得出虚实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这些努力有助于理解当下中国穆斯林的独特“辱教”抗议性集体事件的产生与发展机制,有助于补充、拓展以中国穆斯林为主体的集体抗议“辱教”行动在虚拟空间中的相关机制形成,有助于验证抗议政治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除此之外,本文借助抗议政治理论分析了与虚拟网络空间有关的新疆地区的“东突”恐怖活动,有助于更进一步地借助抗议政治理论来衡量我国制定反恐策略上的得当与否,或给予一定的参考意义或借鉴价值。
其他文献
理论回归实践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蕴含的理论内容,也是当代社会理论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但到目前为止,对此问题的研究仍缺乏细致的、令人信服的分析和说明。  本
人的自由诉求可以理解为建立自由社会的诉求,也可以理解为社会中人的个体的自由诉求,前者主要讨论建立合乎人的自由本性的社会(从启蒙主义到共产主义都在追求之),反应的是人们对未
现阶段,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明显不足,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在科技创新主体的任务与创新对象不明确,“官、产、学、研”合作的紧密程度不够,创新活动游离于市场需求之外等方面。因为随着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之不断凸显,越来越多的机构参与到创新活动之中,导致科技创新主体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日益增加,创新活动难以体系化、规范化、有序化地进行。所以有必要运用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