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而粘虫是危害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障碍之一。长期以来小麦粘虫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增大了农药残留超标、害虫抗药性上升、害虫再猖獗的风险,探讨绿色防控方法是小麦害虫可持续控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海市上海农场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即江苏沿海地区,本文通过对本地粘虫发生动态的研究,阐明江苏沿海地区粘虫的发生规律;利用草把诱卵和性诱剂探讨小麦粘虫的非化学控制技术,同时筛选出了几种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研究结果为上海农场小麦粘虫的绿色防控提供了新的技术。1、对上海农场小麦粘虫田间种群动态调查发现,气温稳定在18℃到22℃粘虫成虫迁入本地,在田间出现三个蛾峰,其中4月10日蛾峰最高,诱集到230头粘虫成虫。田间糖醋诱蛾的诱集效果好于性诱剂诱集。在扬麦23、扬辐麦4号、镇麦12三个品种中蛾量相对较高,镇麦12的蛾量较低。2、利用草把诱卵及性诱剂诱杀结果显示,性诱剂诱捕的数量和田间系统调查的种群动态有较好的相关性。性诱剂诱捕器放置4个/亩,诱捕量最大,达10.58头/盆;15d时田间控制效果达到75.00%;25d时控制效果达到67.06%。利用草把诱卵也可以明显的降低田间虫量。以4个/亩放置平均每个草把诱卵量最大,达47.33粒/支;15d的幼虫控制效果分别为81.34%;25d时控制效果达到72.48%,以8个/亩放置草把,对粘虫的控制效果最佳。3、不同杀虫剂对小麦粘虫的防治效果试验表明,10%高效氯氟氰菊酯、25g/L溴氰菊酯、100g/L联苯菊酯、5%氯虫苯甲酰胺、苏云金杆菌、25%氯氰·辛硫磷6种剂处理对小麦粘虫都有较好的防效,均在97%以上。但从大田生产成本控制角度看,10%高效氯氰菊酯成本最低,为0.9元/亩,其它药剂的成本均在1.5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