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巢湖大气中PAHs的环境行为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20040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和工业化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大气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几年来,雾霾天气明显增加更说明了大气污染的严重性。巢湖,作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周围的环境问题也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传统的PUF-GFF采样体系和八级非生物撞击采样器采集了环巢湖地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大气样品,包括气态和颗粒态,并采集了巢湖四个河口处的水体,分析了环巢湖大气中多环芳烃的整体水平、季节性变化特征、粒径分布、气固分配特征等,并对环巢湖地区大气中的多环芳烃进行呼吸暴露健康风险评估,计算了环巢湖地区夏天大气和水体中多环芳烃的水气交换通量。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环巢湖地区大气中气相中总多环芳烃的浓度为2.10~39.08 ng/m~3,年平均浓度是19.04±12.57 ng/m~3;颗粒态中总多环芳烃的浓度为1.22~29.68 ng/m~3,年平均浓度是7.99±7.81ng/m~3。冬天多环芳烃浓度最高,夏天浓度最低,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空间差异性不明显。多环芳烃的浓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这表明该地区多环芳烃的浓度主要受季节性影响较大。(2)环巢湖地区大气中多环芳烃在各采样点均主要赋存在细颗粒物中,均在60%以上。在一年四季中,多环芳烃在细颗粒物中赋存所占的比例最大的时候出现在冬季,约占74%。各个季节的多环芳烃的几何平均粒径与化合物的饱和蒸气压的对数均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范围为0.60~0.88。(3)环巢湖地区春夏秋冬大气中多环芳烃的logK_P与logP_L~o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斜率(m_r)分别为-0.306、-0.190、-0.261、-0.221。环巢湖地区一年四季大气中的多环芳烃的气固分配并未达到平衡,且吸收机制是该地区空气中多环芳烃在颗粒物上附着的主要原因。(4)环巢湖地区大气中的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是燃烧源,包括生物质与煤的燃烧和石油类的燃烧,直接来自于石油的污染很少。(5)气相和粗、细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对该地区人们所造成的暴露风险区别很大,粗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对人体造成的影响最小,其次是气相中的多环芳烃,细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对人体造成的影响最大,环巢湖地区大气中气相和颗粒相中的多环芳烃对该地区人们所产生的呼吸暴露风险可以接受,与日常活动中造成的风险水平相近似。(6)对环巢湖地区夏天大气和水进行多环芳烃监测,根据水和大气中多环芳烃的浓度,运用双膜理论计算水-气界面多环芳烃的水气交换通量。巢湖地区夏天多环芳烃的水气交换总体是从水向大气侧传输的,低分子量的多环芳烃均是水-气交换,交换通量很大;部分高分子量多环芳烃是气-水交换,且交换通量很小,几乎达到水气平衡。这是由于采样期间温度较高,利于半挥发性的多环芳烃从水中向大气扩散,并且水体中的多环芳烃浓度远大于大气中的浓度,极大的浓度差影响了多环芳烃的交换通量大小和方向。
其他文献
在二十一世纪这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资源之一,人类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信息科学在提高人类的物质生活和推动社会的文明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的
区际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换代,而且有利于欠发达地区能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本文基于国内外区际产业转移的文献综述,为我国通过产业转移
<正>进入新的世纪,我国的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以更大的规模加速发展。作为城市重要标志的大型建筑,尤其是大型公共建筑的兴建,成为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有
矿用防爆无轨胶轮车广泛应用于井下施工和生产中,是现代化矿井的重要装备。为探寻新型矿用防爆电动无轨胶轮车货箱的设计方法,对货箱及货箱举升结构方案做了详细的介绍。首先
位涡在诊断分析中是一个常用且有效的物理量,但在深对流系统中由于湿等熵面的倾斜变得较弱。因此,本文利用高守亭等(2004)提出的新矢量——对流涡度矢量(简称CVV)来研究深对流系
抗滑桩设计荷载包括滑坡推力和抗滑桩桩前抗力,桩前抗力在水平方向上被认为是均匀分布的,为研究桩前滑体抗力的分布规律,在分析抗滑桩与桩间土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利用FLAC-3
阴香成熟果实果皮黑紫色,鲜果花色苷含量1.127%。提取阴香果实花色苷前先将果实煮沸、搅拌。阴香鲜果沸水内煮沸12min,果实裂口率为99%,经搅拌后果肉组织解体、果肉果核分离
老子对生死问题的看法,与其道论密切相关.老子思想涉及宇宙论、本体论、人生论和政治学,“道”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在老子那里,“道”具有宇宙发生论和本体形而上学的意义,既是
<正> 我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被世界公认为茶叶的祖国。据考证我国饮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唐代陆羽所写的《茶经》有这样的记载:"茶之为饮,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