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炎支原体坏死性肺炎预测指标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da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居多,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约占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10%-20%左右,流行期间可高达30%以上,流行周期为3-7年,呼吸道飞沫为主要传播媒介,发病率以学龄前期及学龄儿童最高,近年来有低龄化倾向[1]。多数MPP患儿病情轻,且呈自限性,炎症吸收后无明显后遗症,少数可并发闭塞性支气管炎、胸腔积液[2]、坏死性肺炎[3]、气胸[4]等肺部并发症。  坏死性肺炎(necrotizing pneumonia,NP)是指肺部多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肺实质正常组织结构的破坏,病程早期出现肺实变,后在肺实变区域出现液化坏死,坏死物质经支气管排出后形成多个薄壁空洞或囊泡影,可相互融合成大的空洞[5]。大约3.7%的儿童CAP合并NP,肺炎链球菌为最常见的病原体[6,7]。NP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一种少见的、严重的并发症,病情重、病程长,部分可并发气胸、支气管胸膜瘘等,甚至危及生命,且患儿的住院时间往往较长,不但危害患儿的身心健康,同时大大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近年来由于临床医生对NP认识的提高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的应用,国内外报道的肺炎支原体坏死性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necrotizing pneumonia,MPNP)病例越来越多[9-19],MP可能为我国儿童NP的主要病原体[8]。但既往有关MPNP的研究主要是小样本量的病例报道。有关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发展为坏死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面的研究较少,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与MPNP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支气管镜下改变等方面的差异需要进一步总结分析,为临床对MPNP的早期识别诊断、治疗及改善预后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  1、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坏死性肺炎(MPNP)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影像学检查及软式支气管镜下表现等。  2、将收集40例MPNP的临床资料与同期住院的未发生肺坏死改变的60例RMPP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寻找MPNP早期诊断指标。  方法:  1.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小儿呼吸内科住院治疗、临床确诊为RMPP的100例患儿,其中影像学上出现肺坏死改变的40例作为坏死组,影像学上未出现肺坏死改变的60例患儿作为非坏死组。详细查阅入组患儿的病历,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等;其中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LDH)等。对于有多次化验结果的检验项目,取其峰值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得出MPNP的预测指标及临界值。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经单因素分析后,对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MPNP的预测指标,再绘制ROC曲线。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该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标准,且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获得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签署书面同意书。  结果:  1、100例RMPP患儿中,合并肺坏死的40例作为坏死组,肺部影像学上未出现坏死性改变的60例RMPP患儿作为非坏死组,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将坏死组与非坏死组支气管镜下改变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儿镜下均可见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白色或黄色粘性分泌物等炎性表现,但两组患儿镜下出现炎性狭窄、粘膜皱襞增生、痰栓形成、粘膜粗糙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  3、坏死组与非坏死组比较,住院时间(d)(19.5±6.0VS13.5±3.3,P<0.001),发热时间(d)(20.0±8.3VS12.0±3.6,P<0.001),合并肝损伤(30%VS3.3%,P<0.001)、胸腔积液(82.5%VS53.3%,P=0.003)的比例,外周血WBC(×109/L)(16.2±5.5VS11.0±3.2,P<0.001),中性粒细胞比例(79.8±7.0VS68.7±10.8,P<0.001),CRP(mg/L)(117.4±60.4VS55.1±35.2,P<0.001),D-二聚体(mg/L)(5.26(3.07-8.32)VS1.92(1.11-3.36),P<0.001),LDH(U/L)(529.4±228.4VS426.2±152.7,P<0.001),坏死组患儿的均明显高于非坏死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将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的指标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BC(OR=1.35,95%CI:1.09~1.68)、发热时间(OR=1.22,95%CI:1.03~1.44)是MPNP发生的危险因素(P均<0.05)。绘制WBC、发热时间预测MPNP的ROC曲线,发现当WBC>12.6×109/L,发热时间>13.5d时,对于预测MPNP发生有较高价值(AUC=0.80、0.83,P均<0.001)。  结论:  1、与非坏死组相比,坏死组患儿发热时间较长,外周血炎症指标升高更明显,更易合并胸腔积液、肝损伤等并发症。  2、当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患儿出现发热时间>13.5d,外周血WBC>12.6×109/L,合并肝损伤、胸腔积液时,需警惕MPNP的发生。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对“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内涵进行了分析,之后阐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模式在交通运输专业中应用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交通运输专业“以赛促学,以
儿童歌曲以富于人文文化、童真意趣以及鲜明的节奏感而经典不息.在进行儿童歌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才能够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年级学生还处于童真幼
随着小学英语教学的改革,绘本阅读开始涉入英语领域,它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体会到学习英语的新鲜感,但是我国绘本教学起步晚,英语教师对其缺乏教学经验,所以本
本文以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为切入点,展开具体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作用、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重要性和初中英语教学分层教学的策略等几
思维导图是一种对零散知识的整合,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可以对自己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化,在生物教学中,思维导图地合理应用,可以使教学和复习更加高效.
留守儿童是国内非常特殊的一个群体,也是社会发展不容忽视的群体之一.在新形势下学校把德育工作的重点逐渐向“留守儿童”转移.对于社会的建设而言,德育建设也是社会主义建设
目的:探讨大肠癌生物标记物与预后的关系,以及肿瘤出芽结构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纳入2013年11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的77例晚期大肠
自步入初中阶段以后学生开始接触物理学科,物理是一门趣味性丰富的学科,但也有着很多难度很大的知识.物理最大的特点就是抽象性知识众多.理解与使用这些知识点十分困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