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背景及目的:冠心病是目前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要因素,虽然近年来其生存率有所提高,但冠心病导致的死亡例数仍居首位。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骨质疏松性骨折已成为我国50岁以上中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骨质疏松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得到了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关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已有较多临床研究显示,随着骨密度的下降,冠心病的发病率升高,但两者相关的机制尚未阐明。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a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冠心病是目前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要因素,虽然近年来其生存率有所提高,但冠心病导致的死亡例数仍居首位。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骨质疏松性骨折已成为我国50岁以上中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骨质疏松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得到了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关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已有较多临床研究显示,随着骨密度的下降,冠心病的发病率升高,但两者相关的机制尚未阐明。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at K)是溶酶体半胱氨酸蛋白酶中的番木瓜蛋白酶超家族的成员之一,是破骨细胞表达量最高、溶骨活性最强的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是骨吸收过程中的关键酶,目前Cat K抑制剂治疗骨质疏松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现已发现Cat K与动脉内膜的损伤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但血清Cat K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尚不一致。多种细胞因子也可调节Cat K的产生和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已被证实可通过复杂的信号通路调节基因转录,维持骨稳态。冠心病受遗传影响已得到公认,而TNF-α是最有前途的候选基因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老年患者血清Cat K水平,探索其是否参与了老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并进一步探究该过程是否与炎症相关,为临床防治冠心病探寻新思路。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老年科住院的患者共133例,年龄60~93岁,平均(74.8±8.4)岁。根据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确定为冠心病组(68例),其余为非冠心病组(65例),同时排除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可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疾病、既往骨折或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以及服用可致骨质疏松药物的患者。所有纳入的患者均进行病史采集以及身高、体重、生化、骨代谢指标、Cat K、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TNF-α等指标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1-4(L1-4)、股骨颈、转子间、三角区、大粗隆骨密度,根据1998年WHO对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按照骨密度测定结果,诊断骨质疏松、骨量减少、骨量正常,本研究中将后两者合称为非骨质疏松。分析血清Cat K与骨代谢等指标和冠心病的相关性。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研究结果:1、冠心病组血清Cat K水平高于非冠心病组,且冠心病组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血清Cat K水平与TNF-α、年龄、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碱性磷酸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P<0.01),与血钙水平呈负相关(P<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人血清Cat K(OR=1.022,95%CI 1.008~1.036,P<0.01)和骨密度(OR=2.402,95%CI 1.294~4.462,P<0.01)与冠心病的患病显著相关。研究结论:老年冠心病的发病与其血清Cat K水平的升高和骨密度降低密切相关,血清Cat K有望成为在骨密度下降的老年人中预测冠心病患病风险的一个敏感指标。
其他文献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器件特别是纳米马达的研究备受关注。由于碳纳米管具有超高强度和超润滑性等优异的机械性能,使它成为纳米马达和纳米轴承等纳米机械的最佳材料。对于旋转式传动系统而言,尤为关键的是调节控制系统的输出旋转频率。而对于纳米马达,其旋转频率通常超出了设备要求,又难以直接调节,需要通过额外的组件来满足要求。碳纳米管的摩擦力主要产生于层间以及端部间的范德华作用。基于碳纳米管的旋转式传动系统,为
输气管网已成为整个天然气储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国家在规划发展天然气工业时,对建设输气管网系统越来越重视。随着管网使用量的增加,管网在运输油气介质过程中,由于其
目的:本课题通过前瞻性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4.5小时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溶栓后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讨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结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对溶栓患者血管评估,进而
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开通前客流预测和站点周边道路交通组织优化时都遇到站点吸引范围确定的问题,虽然目前有关吸引范围确定研究的文献很多,但尚未形成一种公认的、合适的研究方法。本文旨在研究一种根据现场调查,并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计算获取站点吸引范围的方法。论文首先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吸引范围的内涵,把站点的吸引范围分为可接受的吸引范围和实际的吸引范围;其次对目前用于确定站点吸引范围的基本方法进
本研究以西太平洋海山区的富钴结壳和多金属结核为研究对象,在短时间尺度上,利用U系年代学方法测定了各样品的平均生长速率,探讨了由231PPaex法测得生长速率过快的原因,并分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凭借其施工速度快、工人劳动强度低、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在我国得到推广和使用。已有研究表明,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可取得与现浇混凝土剪力墙基本相同的力学性能,可望取代现浇剪力墙。钢筋的灌浆套筒连接是工程中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的一种常用的连接方式,将钢筋插入套筒,再灌入灌浆料,待其达到一定强度形成整体。受力剪力墙钢筋灌浆套筒连接通常采用梅花型布置,钢筋连接质量对剪力墙的力学性能有
随着城市化发展,完整的城市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植物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现了乡土树种减少、植物多样性减少等现象,因此当前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尤为重要。本文对按地理位置对沈阳市进行“城市—城郊—郊区”梯度划分,并在连续梯度带上分为四种绿地类型进行调查,分析植物科属种、生活型、多样性变化特征及养分,以探究城市化对植物造成的影响。对沈阳市植物建造设计及多样性养护工作提供合理建议。主要结果如下:(1
[目的]为明确三法三穴能否调节坐骨神经损伤(SNI)模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处及脊髓L4-6节段中,影响髓鞘再生的重要指标神经调节素1(NRG1)及其受体——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ErbB2)的表达,促进受损神经修复与再生;本实验结合行为学、组织形态学和机理研究,进一步明确推拿干预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髓鞘修复与再生的机制,完善推拿干预促进受损神经修复与再生的可能起效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理论
在我国铁路工程新一轮的建设高潮下,现代选线设计理论要求实现铁路选线设计从“交图纸”到“交模型”的模式转变,以BIM为核心理念的数字化三维技术的出现,使铁路线路设计有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提供了新的驱动力。因此,本论文基于这一思想,以Auto CAD Civil 3D平台为基础,Autodesk Revit平台为辅助,研究基于BIM平台的铁路线路三维建模方法。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1)研究了
近年来,具有稳定的类足球烯结构的硼富勒烯获得了广泛的研究关注。在硼富勒烯内部封装金属原子形成的内嵌金属硼富勒烯,结构更加稳定,并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纳米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