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自然地理知识教学衔接策略研究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reykao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存在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背景下,初中地理会考结束后不再继续开设地理课程,形成了地理教学的“空白期”。高中自然地理知识难度大、理论性强,对学生的地理技能和地理思维要求较高。而较差的初中地理基础必然会对学生高中自然地理的学习效果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研究初高中自然地理知识教学衔接有利于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利于中学生地理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初高中地理教育的良性发展。首先,通过对现有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确立初高中自然地理知识教学衔接策略的研究思路,以系统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初高中自然地理知识教学衔接等概念作出界定。其次,从课标和教材两方面,对初高中的自然地理知识进行比较与分析,明确其在初高中两个阶段的差异与联系,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高中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适应状况以及教师的教学衔接现状。结果表明,在初高中自然地理知识教学中,学生主要存在初中地理基础较差、地理学习习惯与方法不当、对教师依赖性太强等问题;教师主要存在师生之间缺少交流、初高中地理教师缺少交流以及对初高中自然地理知识衔接点认识不足等问题。最后,尝试提出促进初高中自然地理知识顺利衔接的对策,如下:第一,正确认识初中自然地理的地位;第二,加强教师交流及师生交流;第三,勤用初中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第四,注重问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第五,构建思维导图,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第六,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七,注重研读课标和教材,合理设计教学衔接内容。
其他文献
时事热点材料反映了国内外发生的热点事件,具有时代性,区域性等特点,与地理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将时事热点材料应用到地理教学中,不仅符合我们新课改的理念,还能提高教学效率,有效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新课改的背景下对地理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引入时事热点有利于对学生核心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运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展开研究。基于教育学及心理学的相关理论,通
2021年,我国将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由“高增速”转向“高质量”,并将形成一个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新的发展格局。未来无论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是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创新在其中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创业活动关乎地区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区对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视逐渐提高,而且为此制定了许多有利于创新创业活动实施的政策规定等。创新创业活跃度作为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可以很好的衡量一个地区的创新创业活动
本次翻译实践报告书的翻译对象是朝鲜族作家金贤哲撰写的随笔《母亲的暖炕》。这部小说分为、、、、、、七个章节。译者节选第二章作为此次翻译实践的对象。译者根据德国功能主义学派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提升学生语文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部编本初中语文写作板块成为独立的板块,足见语文教材对写作板块的重视程度。部编教材投入使用之后,关于整个初中的写作板块的实施现状值得研究和关注。基于以上的考虑,本研究以叶圣陶写作教学观为参照,研究初中语文写作板块及其实施现状,对于加强教师对写作板块的认识,改善初中语文写作板块的教学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运用访谈法和
党的形象是一项重要的政治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及其社会实践的外在呈现,是社会公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总体印象与评价。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自身的形象建设,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展示了为民、廉洁、团结、民主和学习的形象,极大地提高了党的政治凝聚力和号召力。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实践、成效与启示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有助于全面了解和认识这一时期的中国共产党
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是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以及革命家。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推动革命运动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长期的革命和办报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报思想。研究蔡和森的党报思想,对于新时代的党报工作仍然具有启迪意义。论文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政治学、历史学、新闻学的相关知识,对蔡和森党报思想进行研究。使用文献研究法、历史考察法和
随着新课改及《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高中地理教科书也进行了重新编写与修订,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科书《自然地理基础》于2020年秋季正式使用。新课标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地理学习的重要任务,而教科书中的“活动”栏目作为教科书重要的表层系统之一,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自然地理基础》“活动”栏目是值得探讨与研究的。本文首先运用文献法对“活动”栏
化肥的过度施用已经引起了诸多环境问题,导致耕地质量不断下降、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恶化阻碍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减少化肥施用,保障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是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农户作为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基本主体,是实现化肥施用减量增效、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主体,对农户化肥减施激励政策的偏好研究具有特殊意义。本文选取山东省16地市1045名粮食种植农户实施选择实验调研,首先对
地理教科书作为反映地理课程标准内容和要求的教学资源,是师生开展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具有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等功能。如今,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编写的最新高中地理教科书已于2019年起在全国逐步被师生使用。鲁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中的单元活动属于活动性课文的范畴,此单元活动的设计独具特色,有助于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使用教科书中单元活动的状况直接影响着
在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要求各个学科要制定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由此基础上,在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了四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其中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是最基本的价值观念。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