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蔚为大观,作为一种历史的遗迹,作为一种客观的存在,创造了中国古代文人艺术的高峰,她的画境美、她的意境美使她以独特的魅力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如果我们把艺术的种类做一下区分,可以根据审美方式的不同将其区分为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和视听艺术。视觉艺术重在看,追求形象、色彩等的空间性把握;听觉艺术重在悟,用与心灵沟通的听觉去体悟事物的时间性特征。一般来说,人们都把绘画归结到视觉艺术的领域,把绘画艺术理解为眼睛的艺术,认为绘画是从视觉维度去体现和把握事物的空间性特征。尤其是西方绘画,一直以来忠实执行“逼真”的标准,力求准确再现完全符合客观事实的视觉形象。然而,对于中国传统绘画,仅仅从视觉审美角度是无法把握其本真的,特别是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美学精髓的山水画更是如此。山水画与中国民族文化精神一脉相承,不重色彩,不问比例,不讲透视,视觉意识的力量在山水画中可以说是微弱的,它更是一种悟的文化载体,具有气韵生动的节奏感和生生不息的音乐美,常以简单的黑白两色、层层递进的空间布局和流动不拘的视角使画面流动着飞跃的生命精神,吐纳画家的强烈心声。这种生命力的领悟、心声的传达和理解,仅靠视觉意象是无法承载的,只有以心读心,只有心灵的耳朵才能将其捕捉。山水画不仅仅在于意象的视觉美,更在于对宇宙之道和心灵之美的抒写,不仅仅要写山写水写景写象,更在于写意写神写心写情,具有鲜明的听觉审美特质,更需要我们从听觉维度去料理其跨越时空、传唱不息的经典魅力。本文力图挖掘山水画的这种独特的听觉审美特质,从而在视觉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彰显传统文化独特的生命力。本文首先就山水画的发展源流做了简单梳理,并对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和听觉审美特征进行了区分和定位,从山水画的三要素:笔墨、结构和意境分别展示山水画的艺术特色、思想背景,从而说明山水画的听觉审美特征,挖掘山水画深厚的民族文化根源和背景,焕发山水画独特的艺术魅力。山水画作为民族绘画体系中的一个成熟科目,所传达的和谐气息与民族文化精神一脉相承,与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协调一致,体现了历代山水画家对自身生命状态的诠释和对社会问题的言说方式。在文化多元、思维多极的当代社会,民族文化将会不可辩驳地成为中国社会文化结构的主角。今天我们只有以民族的、完整的、发展的态度看待传统山水画,坚守山水画的独特审美特征和审美方式,从中得到滋养,才能真正地继承与发展优秀传统,使山水画的民族文化身份更为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