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李(Cerasus humilis (Bge) Sok.),是蔷薇科樱桃属的一种新型栽培灌木类果树,此树种可鲜食、可加工、可观赏、可药用,并且在恶劣生态区域的水土保持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发展前景巨大。本试验以山西农业大学欧李种质资源圃保存的有代表性的品种和品系为材料,对欧李果实类黄酮物质的提取方法、含量、组分鉴定和动态变化及抗氧化能力进行了研究。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欧李果实类黄酮物质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时的最适条件为:果皮:50%乙醇,1.5h,85℃,料液比为1:40:果肉:60%乙醇,2.5h,85℃,料液比为1:10:种仁:90%乙醇,2h,85℃,料液比为1:30。2.利用分光光度法对欧李种质中25种代表性品种或品系果实中果皮、果肉、种仁各部分类黄酮的总量进行了测定,研究发现:欧李同一品种或品系果皮、果肉和种仁的类黄酮总量差异较大,相同果实组织器官不同品种或品系之间总量差异更大。果皮中类黄酮总量含量最高的是‘农大9号’品系,为72.80mg/g,最低的‘Y13-03’,为23.35mg/g。果肉中类黄酮总量含量最高的是‘10-32’品系,为16.91mg/g,含量最低的是‘农大6号’品种,为4.26mg/g。种仁中类黄酮总量含量最高是‘农大9号’品系,为32.69 mg/g,最低的是‘闻粉里’品系,为8.13 mg/g。3.利用高效反相液相色谱法对欧李种质中20种代表品种或品系果实类黄酮物质组分鉴定分析表明:果实中主要的类黄酮物质有14种,包括4种黄烷醇、3种二氢查耳酮、6种黄酮醇和1种花色苷。含量最多的是黄烷醇类和二氢查耳酮类,占到欧李果实类黄酮总量的86%。黄烷醇类主要物质为‘原花青素B1”,二氢查耳酮类主要物质为‘根皮素-3-0-二葡萄糖苷’。黄酮醇类主要物质为‘槲皮素-7-0-葡萄糖苷和乙酰槲皮素-7-0-葡萄糖苷’,花色苷类为‘矢车菊素-3-0-葡萄糖苷’。其中儿茶素,表儿茶素,原花青素B1,原花青素B2、根皮素-3-0-二葡萄糖苷、槲皮素、乙酰槲皮素-7-0-葡萄糖苷、槲皮素-7-0-葡萄糖苷8种类黄酮物质存在于所有被检测的品种和品系中,为欧李种质资源的共有的代表性的类黄酮物质。4.对三个欧李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类黄酮物质积累动态变化研究表明:欧李果实类黄酮总量在幼果期最高,成熟期最低。果肉的类黄酮总量发育过程中持续降低,果皮和种仁则为为“下降—升高—下降”的变化趋势。三个品种果实中黄烷醇类、黄酮醇类和二氢查耳酮类物质含量为持续下降的过程,但花色苷积累动态变化差异较大,农大3号为“升高—下降—升高”的变化趋势;农大4号花色苷物质在果实膨大前处于稳定的低含量值,但在成熟期内短时间大量积累,并达到高峰;农大5号果实中则没有检测到花色苷。5.对三个欧李品种果实类黄酮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研究发现:各品种的果实类黄酮均对DPPH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当果实类黄酮提取液浓度达到0.5mg/ml时,农大3号和农大4号的清除DPPH的清除率分别可以达到73.75%和77.5%,接近于同浓度的抗氧化合成剂BTH清除率(80%),表明欧李果实类黄酮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