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产能过剩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供给略大于需求是经济运行中的正常现象,按照经济周期理论,产能利用水平变动是市场供求周期性波动的反映。但当市场供大于求超出一定阈值,产能利用率低于一定程度,便意味着产能过剩。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一直是痼疾,而在进入“转型期”后,受到整个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程度加深,并且有向全局蔓延的趋势,政策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并将产能过剩作为工作重点。钢铁行业一直是产能过剩的“重灾区”,2012年之后,国内外钢材需求增速减缓,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程度加深,钢铁行业的“去产能”更为棘手,单靠“限产限投”难以根本地化解产能过剩问题。要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就必须通过市场来引导,政府来推动。因此,本文立足于市场需求和财政政策对钢铁行业投资和产能配置的作用视角,考察在市场需求与财政政策对钢铁行业投资与产能配置的动态效应以及不同市场状态下,市场需求和财政政策对钢铁行业投资和产能配置的影响作用及非对称效应,使得政府政策在治理产能过剩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它的基础作用。本文通过剖析产能过剩形成的机制以及产能过剩治理政策的历史研究,分别从考察市场需求与财政政策对钢铁行业产能配置的动态效应和划分不同区制两个视角入手,利用钢铁行业数据进对我国钢铁行业投资和产能配置的市场机制与财政政策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分析了当前的研究背景与意义以及产能过剩形成和财政政策效应的国内外研究。第二章提供了市场需求、财政政策、投资和产能配置的理论分析,我们发现在经济运行中,市场需求、财政政策、投资和产能配置间有着一些潜在的影响。因此我们研究市场需求与财政政策对投资和产能配置的影响是有意义的。第三章通过VAR模型研究我国钢铁行业市场需求和财政政策对产能配置的影响,发现了市场需求与财政政策对投资和产能有着一定的拉动作用。第四章使用MS-VAR模型把钢铁行业市场状态划分为两个区制,通过动态与静态的分析钢铁行业不同市场状态下的变化发现市场需求具有非对称的作用,在不同时期对投资与产能配置有着不同的影响,财政政策在不同时期的实施也起到了不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