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实证检验金融创新与货币需求的关系,来研究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在建设市场经济过程中,秉持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的理念,我国在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力度等方面不断推进,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目前国内金融创新现状的现状是:金融制度改革、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培育以及金融工具、业务的开发创新方面都已经取得了的显著成就,但还存在着以政府主导为主,市场创新不足、金融创新含量不足、受到严格监管等特征和问题。就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而言,包括银行信贷、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等多种传导渠道的局面已经形成,但仍以信贷渠道为主,金融创新对其影响较大,以利率传导为代表的货币传导渠道传导效率偏低。金融创新的发展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转移金融风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改善了货币政策的市场环境,有利于货币政策传导。但同时,金融创新也在相当程度上拓宽了货币政策的作用范围,改变货币需求的稳定性,导致货币政策的影响对象多样化和实施过程复杂化。本论文构建了包含货币和信贷两种传导渠道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模型,并将关注重点放在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货币渠道的影响。通过采用1980年—2010年的年度数据,利用稳定性检验,协整检验等方法实证检验了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收入弹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创新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降低了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根据模型分析和实证结果,金融创新的发展与普及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货币渠道传导的效率。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当前形势下,中央银行在金融创新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要确保货币政策效果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央行需要在完善金融市场结构,市场制度建设、金融微观主体培育、利率市场化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文章的主要贡献在于:结合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模型,从货币需求弹性和投资利率弹性的角度来考察金融创新对货币传导机制的影响。以往的文献当中,探讨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的文章已经发表过,研究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影响的文章也不少,但从货币需求弹性的角度来研究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传导的相对稀少,把理论和实证结合起来的更是凤毛麟角。因此文章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也存在着模型有待改进、数据样本量较小等问题,这些都是以后研究中需要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