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话语是指由政府公权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实现自我利益表达、信息传递、与其他社会行动者沟通交流、控制或左右他人思想和行为等目的,借助声音、文字、动作等被他人所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一切信息。近年来频发的网络公共事件表明,网络环境下政府的公共治理陷入了严重的话语危机,一方面政府在网络公共事件中往往以负面形象出场,成为“被言说”、“被报道”、“被评论”的对象;另一方面公众采用“对抗式解读”对政府话语的意义进行消解与颠覆,使政府在负面舆论中处于话语“弱势”地位,不利于公共事件的解决,削弱了政府公信力。要使政府走出话语危机的困境,缓解网络公共事件中官民的话语矛盾,就必须对网络公共事件中政府话语的运行机制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明晰话语发出者和接收者对政府话语运行的影响,明确话语的生产、传播方式,诊断出话语运行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当前独白封闭式、外压式政府话语运行机制,构建开放、互动、协商式政府话语运行机制。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研究法,将网络公共事件中政府话语的发出者和接收者各分为三类研究其话语特性及对政府话语运行的影响。在梳理网络环境下政府话语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的基础上,提炼归纳出网络公共事件中政府话语独白封闭式、外压式、对话式话语运行机制。针对目前政府话语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从网络公共事件特性、政府自身因素、政府以外因素三方面分析政府话语运行机制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在目前“双独白封闭式”和“外压式”为主的政府话语运行机制下,政府话语的运行陷入了“官民话语冲突——一方暂时妥协——官民话语冲突......”的恶性循环,政府和公众间互信衰减。为了缓解网络公共事件中网民话语对抗冲突的矛盾,促进政府话语有效运行,使政府和公众达成共识,必须构建一个开放、互动、协商的政府话语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