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语文教材既是语文教育传承母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体现一个民族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同时,它还是一个民族吸收外来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取向在课程学视野内是一个定位问题,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材既是语文教育传承母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体现一个民族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同时,它还是一个民族吸收外来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取向在课程学视野内是一个定位问题,在教育文化学视野内是一个定向问题。在各种主义,各种情感态度取向,各种价值体系的人文精神中,我们的语文教材到底应该选取何种精神取向?这是新教材的新命题。新课标实施后的语文教材在人文主义的理念指引下,在课程文化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对教材选文作了大幅度的改动,其中的人文取向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是否合理地反映了教材使用地区社会文化发展的缩影?是否落实了新课程新文化的方向?是否呈现出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价值取向?当然,更重要的是,上海一期课改的H版教材和二期课改的试用本教材的文化取向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把握两版教材文化取向的动态变化有助于一线教师“用教材教”理念的落实。这是本研究所关注的课题。本文研究对象为上海市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本(试用本)》(7—12册)教材和1992年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本(H版)》(1—6册)教材的选文内容。从社会文化、种族文化和群体文化切入,将其选文主题和涉及的重要人物细分,再进行归类、比较与研究。结论发现,试用本的文化取向主要表征为:呈现出淡化政治意识形态、以人为本、重视同辈文化、关注普通人物、同情弱者和注重国际化视野培养等。这些文化取向体现了时代精神与要求、现时代的地域文化、贴近学生生活与切合学生发展需要等。但是本文也发现,试用本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在反映或涉及少数民族文化的选文上存在空缺等。
其他文献
1949年以后,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三地的文学教育,呈现出很不一样的样貌。意识形态的严重对立,制造了不少内在与外在的"流离",也同样衍生出若干新的"归属"。选择北京大学、台
以语言学习策略理论为依据,采用SILL语言学习策略量表调查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并讨论了该调查结果对于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汪晖在《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中描绘了一个追溯到上古三代、持续而生动的思想和政治伦理结构。在这个上千年的历史发展里,其发端主题是"天理"。从宋代始,"天理"话语朝着现代
聚酰胺6,又名尼龙6,是一种具有良好物理机械性能、耐化学药品和常规有机溶剂、应用广泛的通用工程塑料,其产量居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之首。但它也具有某些缺陷,比如玻璃化转变温
在5月21日的第四次亚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全面阐述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这是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国际场合对亚洲安全问题作出的最系统、最全面、最深刻的阐
目的模拟预测和分析作战中的战斗减员总数、时空分布以及伤员构成分布。方法使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作战过程模拟和战斗减员预计模型,通过智能体建模方法从战斗减员预计模型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是21世纪的重要特征之一,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语文学科中是提高教学效率、拓展教学内容的有效手段。本文试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为
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有两层基本含义:一是在政党与国家政治生活内部,建设好党的意识形态;二是在社会的公共生活内部,建设与党的性质宗旨高度吻合的主流意识形态。在当
艺术需要舞台,艺术市场即是艺术的舞台之一。舞台是对艺术创作的一种促进,也是对艺术质量的一种检阅。没有舞台上声光色的呼应与配合,一切表演都是灰暗的。绘画创作亦是如此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英语在世界各地得以广泛地运用,频繁地与世界上其他语言进行交融。这势必加快了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本土化进程。研究和发展中国英语是中国了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