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乒乓球被誉为我国国球,自1959年容国团夺得我国竞技体育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以来,我国的乒乓球运动就走上了一条长盛不衰之路。裁判员是比赛规则的执行者,裁判员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能否得以实现。与其它球类项目相比,乒乓球比赛受裁判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小,但是随着比赛规则的变化,裁判员容易在认识水平和执法水平上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裁判的这种偏差,对运动员在竞赛中的心理往往产生不良的影响,从而妨碍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掌握我国国家级以上乒乓球裁判员队伍的现状、分析我国现阶段裁判员培养制度,对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裁判员培养道路、加强我国裁判员队伍的培养与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经过检索国内体育刊物,了解到目前有关对我国国家级以上乒乓球裁判员整体现状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采有文献资料、问卷、访问、逻辑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我国乒乓球裁判员队伍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队伍的基本情况,找出裁判员成长规律,总结执法水平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乒乓球裁判员队伍建设的新思路,为我国培养优秀乒乓球裁判员提供理论依据。结论:(1)目前在中国乒协注册的国家级以上裁判员共有491人,其中国家级裁判员311人国际级裁判员180人。在国家级裁判员中,男裁判员223人。女裁判88人,国家级女裁判员人数偏少,比例失调。国家级以上裁判员队伍平均年龄为49.7岁,年龄偏大。我国裁判员地域分布广,但不均衡,多集中在乒乓球运动开展好和举办乒乓球赛事频繁的地区。(2)目前我国尚无专职乒乓球裁判员,所有裁判员均属业余裁判,从事的职业范围涉及到9个职业类型,其中教师和体育行政人员人数最多。各单位一般均能支持裁判工作,但技术人员、会计、医生的单位支持率最低。裁判员的学历层次较高,执裁年限较长。(3)我国裁判员在成长过程中沿袭了人才成长规律中的最佳年龄规律、成材过程中的累积效应、师承效应和期望效应规律。同时我们应注意到国家级以上裁判员队伍与整个裁判员队伍建设相结合,以高级别裁判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来带动整个裁判员队伍的建设。(4)我国是乒乓球强国,国内比赛水平高,裁判员通过多年的执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裁判员由于英语水平低的原因通过国际乒联“蓝牌”考核率不高,持上岗证的裁判员人数不多,因此影响到我国裁判员在国际大赛中执法。(5)根据国际乒乓球运动发展趋势,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的需要,及目前我国乒乓球裁判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切实解决年龄结构老化、外语水平低、裁判员培训力度不够、执裁机会少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