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确定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在甘肃地区回族藏族汉族人群中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特征,并考察性别对其基因多态性的影响。本文通过选取甘肃地区回族藏族汉族无亲缘关系健康人,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分析CYP2C19基因多态性。本研究中检测到CYP2C19的六个基因型,其分布在男女间无显著差异,但在三个民族间分布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在甘肃地区回族藏族汉族健康人群中,CYP2C19的基因型分布有显著差异,而性别对CYP2C19遗传多态性无显著影响。由于与细胞色素P450酶的相互作用,使用奥美拉唑会显著降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力。因为大多PPIs由CYP2C19代谢,只是程度有所不同,我们假设已报道的负面奥美拉唑–氯吡格雷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不是由类效应导致。在建立CYP2C19基因分型方法和甘肃地区主要聚居人口CYP2C19遗传多态性数据考察的基础上,本研究分别考察了CYP2C19遗传多态性对非ST段抬升急性冠脉综合症(NSTE ACS)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合用2个质子泵抑制剂(PPIs) (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的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的影响。分别对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接受奥美拉唑或泮托拉唑20毫克治疗的241名和232名NSTE ACS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研究。患者同时接受100毫克阿司匹林和75毫克氯吡格雷治疗。采用血小板反应活性指数(PRI)血管刺激磷蛋白(VASP)以测定氯吡格雷效应并以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聚集指示血小板反应活性(ADP-Ag)。1个月后,以PRI VASP为指标,EMhomo组患者的血小板对氯吡格雷的反应显著好于PM组患者:36±20% vs50±17% (p=0.007)。与EMhomo组相比,在PM组中我们发现了更多的氯吡格雷无效者:44% vs 23% (p=0.04),优势比:2.6 (95%置信区间: 1.2 to 6.2)。相似地,以ADP-Ag为指标,EMhomo和PM组间血小板反应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42.2±18%和62.7±15% (p=0.04)。结果提示,对于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而言,与奥美拉唑相比应优先使用泮托拉唑以避免任何潜在与CYP2C19相关的负面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