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听力作为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被排在首位,其在英语学习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农村初中的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不重视听力的现象很普遍,教师仍然采用的是“听录音—做习题—对答案”的传统听力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对英语听力的兴趣不高,英语听力水平参差不齐。隐性分层教学模式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大一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也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本文尝试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克拉申“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为理论基础,使用隐形分层教学模式进行农村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旨在探索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听力教学模式,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听力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听力水平,也能引起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对听力教学的重视和思考。鉴于此,笔者于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在所任教学校,即平顶山市叶县仙台镇初级中学,对初中二年级1班和2班进行了实验研究。1班作为实验班,采用隐性分层教学模式进行英语听力教学;2班作为控制班,仍然采用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在这五个月的实验中,笔者分别从学生、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课后作业等方面进行分层。通过五个月的英语听力教学,笔者在实验前后分别对两个班的听力成绩进行了前测和后测,并用SPSS 22.0软件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还在实验前后对两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以便了解学生对听力的兴趣变化。本实验主要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1.如何在农村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使用隐性分层教学?2.隐性分层教学对学生的英语听力成绩产生了什么影响?3.隐性分层教学对学生的英语听力兴趣产生了什么影响?最终的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相比,隐性分层教学更能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听力成绩,并且更能提高学生对英语听力的兴趣。这也说明,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积极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当然,本论文在实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仍然希望对今后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