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屈原人格形象的构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el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古忠贞千古仰,一生清醒一生忧”。屈原故事,广为流传,深入人心。他是“正直”、“忠正”的楷模。他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忠贞”以殉国的化身。他表现出的精神以及后人对这种精神的诠释,远远超过了其事迹本身的意义。现在很多学者在描述屈原人格形象时,常以《屈原列传》中的故事去解读屈原。实际上,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屈原,既缺少同时代的史传资料,又没有同时代人物的评价,因此,他那带有浓厚自我抒情意识的作品,便是对自我人格形象的最早建构。随后,生活在行将崩溃的楚国末年的宋玉,在时代与个人境遇的综合因素下,带着自身遭遇的凄怨之情,在“悯惜其师忠而放逐,故作《九辩》以述其志”的创作中,重新构建了屈原独立寒秋,悲愤失意的人格形象。汉人从正史立传、拟骚赋、屈骚评论、贬“宋”论等多方面,对屈原人格形象进行了多方位的构建。实现了屈原人格形象及作品的经典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在汉代基础之上,继续构建着屈原不遇的形象,并以其任诞的行为,构建着屈原狷介的人格。而民间风俗的发展,促进了屈原民间形象的初步构建。由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屈原的人格形象构建不仅完成了由地域到全国的影响,也完成了由雅而俗的构建,饱含了后世诸种重要的屈原人格形象,奠定了屈原人格形象构建的基本方向。本文便是力图梳理出早期屈原人格形象的整体构建过程,以及这样的形象构建对于后期屈原形象变化的重要影响。认识到我们所推崇的人物及与人物相关的习俗,并非一开始就是如此。它是一个在历史发展中不断被修饰和适应时代需要而被构建的过程。
其他文献
结合特种油开发公司实际生产要求,开展中变频公共直流母线联动技术研究。该技术重点在于将变频器发出的电能及时准确的供给中频电源使用,并且保证过程中设备运行可靠,保护措
<正>晚清以来,由于政治的腐朽,社会的昏暗,国家处于断续的分裂和动荡时期,使得音乐在发展中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本民族的传统音乐继续发展与新旧更替;另一种是外来音乐的新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机械制造业发展趋势突飞猛进,尤其是电气自动化控制等技术也在工业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大多数电气控制系统仍会
背景:脓毒症(Sepsis)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重症监护病房(ICU)致病及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该病起病急,短时间内可以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然
期刊
数额犯的类型化是我国刑法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立法现象。数额要件的存在不仅仅是对刑法犯罪概念“但书”的具体化,其实它对我国刑法犯罪构成的内部构造以及犯罪的既、未遂形态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复发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并分娩的有过子痫前期病史的临床观察病例资料82例,按照此次妊娠有无子痫
对黎芦属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他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便于为该属植物更好地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eptide,Aβ)是治疗阿尔兹海默氏病的关键靶标之一。目前免疫治疗使用的免疫原Aβ主要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生产成本高且免疫性弱,不能满足科研和医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