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阅读了大量国内外关于柴油降凝降滤文献的基础上,选择单体类型,设计并合成出一种新型柴油降凝剂,考察了最佳合成条件,并对降凝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初步探索了降凝机理。最后,对商品化的乙烯.醋酸乙烯酯(EVA)的降凝效果进行研宄。
本文以丙烯酸十八酯(OA)和丙烯酸苯甲酯(PA)作为共聚反应的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的方式合成柴油降凝剂,并用傅立叶红外光谱表征了酯化产物及共聚物的分子结构。通过对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引发剂用量的考察,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即当丙烯酸十八酯与丙烯酸苯甲酯配比为1.3,引发剂用量为1%,聚合温度为100℃,聚合时间为6h时,对青岛炼厂-10#柴油的凝点降低10℃,冷滤点降低4℃。
考察了合成降凝剂的加剂量、结构及复配对柴油降凝降滤效果的影响,实验得出结论,即加剂量为1000μg·g-1时降凝降滤效果最好;当降凝剂的极性侧链碳原子数为18,且分子结构中不含乙氧基团时有利于降凝降滤;而与不同的EVA复配可以提高其降凝效果,但对降滤效果影响不大。然后考察了该降凝剂的其它应用,测定其对合成蜡油的降凝效果一般;由于玉门油品含水,该降凝剂对其降凝效果不明显,但是含有乙氧基团的降凝剂却对此油起到降凝脱水的作用。还通过对比析蜡点和凝点,对蜡晶的析出过程进行分析,且利用显微镜拍摄了加剂前后的蜡晶形貌,并对加剂前后的柴油进行DSC分析,有效说明了降凝机理。
最后考察了商品EVA对油品的降凝效果,测定了分子量及’VA含量对EVA降凝效果的影响,得出结论当VA含量在40%左右,分子量相对较低的时候降凝效果较好,同时还考察了加剂量对油品的降凝效果,即随着加剂量的增加降凝幅度先增大后趋于稳定,或者是先增大后较小的趋势,最终出现一个最佳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