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邓小平理论的理论内容、思维方式、语言风格等都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和发展。研究邓小平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的一个新视角,这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多个方面深入探讨邓小平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渊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同时,站在今天的时代高度,在十七大以来党的理论指导下,总结邓小平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继承和发展的途径、方式、意义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精神实质,为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前沿,批判性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在碰撞和超越中推进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提供借鉴。本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中国传统文化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来源。中国传统文化的务实性格、变通思想和兼容并包主张构成邓小平理论最深厚的基础;邓小平理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风格和气派;邓小平三起三落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第二,选取了四个具有代表性的方面来论述邓小平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一是邓小平理论的人民观与传统民本思想,梳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脉络和精华,从思维起点、基本原则和基本主张三个方面论述邓小平理论人民观的丰富内涵,并且分别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决策人民性”和“实践人民性”二者统一的角度探讨邓小平理论人民观思想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二是邓小平理论的小康思想与传统小康思想,在概括传统小康思想精髓的同时,分别从三个方面叙述邓小平小康思想的丰富内涵,通过对比来论证邓小平理论小康思想对传统小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三是邓小平理论的共同富裕思想与传统富民思想,主要从理论意义、目标和实现途径三方面来总结中国传统富民思想的精髓以及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丰富内涵,从富民的意义、富民的目标和富民的实现途径这三点入手,论证了邓小平理论的共同富裕思想对传统富民思想的继承和超越;最后是邓小平理论的一国两制思想与传统的大一统思想。第三,站在今天的时代高度,对邓小平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精神实质和现代意义,及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提出自己的创新性构想。首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肃清封建主义残余思想中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其次,在借鉴西方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最后,在世界文化大背景下,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