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光Pt(II)配合物分子设计及其二聚体弱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ongy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Pt(II)配合物可作为一种发光材料广泛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器件。基于理论计算可研究有机Pt(II)配合物分子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为实验制备高效的OLED材料提供指导。鉴于实验制备的三联吡啶芳基乙炔Pt(II)配合物1{[(C^N^N)Pt(C≡NAr’)]PF6(Ar’=2,6-Me2C6H3)}和苯基-二联吡啶苯基异氰Pt(II)配合物2[Pt(trpy)(C≡CC6H5)]PF6材料具有显著磷光发射红移和分子聚集等特点,本文中通过在这两种化合物上引入不同的给电子基团设计出三种化合物分子。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FunctionalTheory,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ime-DependentDensityFunctionalTheory,TDDFT),计算了包括实验分子在内的五种有机Pt(II)配合物分子光物理性质,另外还研究了化合物的二聚体结构。  通过分析比较五种阳离子化合物的基态和激发态几何结构,电荷转移能力,吸收光谱以及磷光发射光谱,可以预见设计分子4{[Pt(trpy)(C≡CAr’)]PF6(Ar’=2,6-Me2C6H3),三联吡啶芳基乙炔Pt(II)配合物}具有最优异的磷光发射能力,因为其磷光发射波长最大以及电子和空穴迁移速率优于其它几种化合物。通过分析三联吡啶系列Pt(II)化合物与苯基-二联吡啶系列Pt(II)化合物的电子和空穴重组能间差值大小,发现前者的电子和空穴迁移平衡能力更优越。此外,三联吡啶系列Pt(II)化合物的磷光发射波长均大于苯基-二联吡啶系列Pt(II)化合物的磷光发射波长,前者的发射特征为3MLCT/3LLCT跃迁,而后者的发射特征为3MLCT/3LLCT/3IL跃迁。  螯合型Pt(II)化合物因分子间存在弱相互作用可自组装为一维纳米材料。本文中引入DFT-D3(BJ)色散校正方法研究存在弱相互作用的Pt(II)化合物的单体和二聚体几何结构,优化得到二聚体几何有头-尾型(head-to-tail)和歪曲型(skewed)两种堆积模型,二聚体中单体分子间Pt···Pt距离均小于范德华半径总和3.44?。约化密度梯度函数(Reduceddensitygradient,RDG)分析得到二聚体存在Pt···Pt和π-π弱相互作用力及不同非成键弱相互作用力的分布区域。二聚体中Pt与Pt间发生5dz2轨道重叠,使得二聚体的轨道重排,能带间隙减小。
其他文献
该文利用二维红外光谱,分析了钾离子存在情况下的Nephila蜘蛛丝蛋白膜的时间分辨红外光谱,通过研究钾离子诱导蜘蛛丝蛋白膜中分子链构象转变的动态过程以及蜘蛛丝蛋白膜的若
该论文采用反应性的极性小分子丙烯酸(AA)包覆在纳米CaCO表面,通过熔融制备材料过程原位形成官能团化大分子相容剂,一方面阻止纳米CaCO团聚,另一方面原位形成的接枝共聚物的
本文采用单扫极谱法研究蛋白质与无机络合物、有机小分子作用,建立了新的灵敏快捷的蛋白质的测定方法。蛋白质与铜(Ⅱ)-乙酰丙酮络合物作用,发生配体交换而生成一种非电化学活性
该文主要对可充镁(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主要合成了过渡金属氧化物和磷酸盐型化合物两大类正极材料.其中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包括:MgFeO、MgFeVO、MgSnO
香草醛(vanillin)具有浓郁的奶油香味,自Tiemann等人于1874年确定其结构以来,已发展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合成香料品种之一,年需求量高达15000吨。随着石化资源的日益匮乏,由可再
采用常规的溶液浇铸成膜方式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比例的桑蚕丝素蛋白/聚酰胺-66共混薄膜。动态扫描量热仪(DSC)测试表明,所有共混样品的热流-温度曲线都在150℃附近出现一个较大
为了研究氢键构建在光合作用光化学反应中心模型所起的作用,作者在查阅并分析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确立了硕士论文的研究内容,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的氨基卟啉和一种新型的蒽醌衍
当代分析化学已上升到分析科学阶段,生命活动过程的监测和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是其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细胞凋亡是一个细胞程序化死亡过程,凋亡调控因子介导的肿瘤细胞耐药是被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