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素蛋白与聚酰胺-66的共混研究及蜘蛛丝的力学性能测试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qiang_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常规的溶液浇铸成膜方式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比例的桑蚕丝素蛋白/聚酰胺-66共混薄膜。动态扫描量热仪(DSC)测试表明,所有共混样品的热流-温度曲线都在150℃附近出现一个较大的吸热宽峰。用加载热台的偏光显微镜观察部分共混薄膜的升温过程,发现含有10wt%和30wt%丝素的共混样品中存在大的球晶,而且这些球晶的熔解恰好可以对应DSC曲线上宽峰的位置。对丝素蛋白含量为30wt%的样品做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该样品可能含有两种结晶:一是直径为0.1毫米左右的大球晶(A部分),二是尺寸很小的晶粒(B部分)。在广角X-衍射(WAXD)谱图上,大球晶具有与聚酰胺-66和丝素截然不同的结晶峰位;而那些小晶粒则与通常聚酰胺-66的三斜晶型相同。此外,原位升温WAXD分析表明共混薄膜在高温下同样会发生晶型转变——Brill转变。在共混样品断面的扫描电镜照片上,所有的共混样品(除含有50wt%丝素蛋白的样品外),几乎都无明显相分离,表明丝素和聚酰胺-66之间有较好相容性。然而,在甲醇中浸泡一段时间之后,电镜观察发现原本均一的共混薄膜出现了严重相分离。同时在样品的Raman和WAXD谱图上可以发现丝素的β-折叠构象和聚酰胺-66的三斜晶型结晶增多,这可能是导致相分离的原因。   蜘蛛丝的力学性能测试主要探讨了丝纤维中分子链取向对于丝力学性能的影响。分别在空气和水中用三种拉丝速度抽取了Nephilaedulis的主腺体丝,发现在0.2cm/s和2cm/s的纺丝速度下,水中纺出的丝比空气中得到的更加刚硬(较低的断裂伸长和较大的第二模量),同时具有更好的回弹性。   更进一步,对不同条件下纺出的Nephilaedulis主腺体丝做了较为系统的力学性能研究。除了通常的测试外,还做了相应的超收缩性能测试,结果发现随着纺丝条件变化,收缩后的蜘蛛丝和天然蜘蛛丝的各项力学性能参数变化不相同。
其他文献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DSSC)是敏化太阳电池的一种,目前其光电转换效率不高,远远不能满足实用的需求。由于太阳能电池中光阳极承担着对太阳光光能的吸收及电子传输的任务,因此光阳极的性能对电池的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提高电池的性能,本论文从光阳极着手,对光阳极进行了表面处理,研究了表面处理对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I-/12溶液对ZnS/CdS/PbS/CdS/TiO2/
六味地黄丸是补肾名方,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这六味中药组成,具有增强免疫、抗衰老、抗疲劳、抗低温、耐缺氧、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等多种药理作用。因此六味地黄丸质量控制对其药效的保证尤为重要。2010版中国药典中规定的质量控制指标分别是丹皮酚和马钱苷,其含量测定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尽管方法准确度高,但检测策略为采用不同的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马钱苷和丹皮酚的含量,使得整个质量控制费时
ERI/OFF类沸石是一类具有相似结构和性质的分子筛,包括毛沸石(ERI)、菱钾沸石(OFF)和两者的共生物ERI-OFF型沸石,有着独特的笼效应、择形选择性和催化性质,在吸附分离和催化领域
该文利用二维红外光谱,分析了钾离子存在情况下的Nephila蜘蛛丝蛋白膜的时间分辨红外光谱,通过研究钾离子诱导蜘蛛丝蛋白膜中分子链构象转变的动态过程以及蜘蛛丝蛋白膜的若
该论文采用反应性的极性小分子丙烯酸(AA)包覆在纳米CaCO表面,通过熔融制备材料过程原位形成官能团化大分子相容剂,一方面阻止纳米CaCO团聚,另一方面原位形成的接枝共聚物的
本文采用单扫极谱法研究蛋白质与无机络合物、有机小分子作用,建立了新的灵敏快捷的蛋白质的测定方法。蛋白质与铜(Ⅱ)-乙酰丙酮络合物作用,发生配体交换而生成一种非电化学活性
该文主要对可充镁(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主要合成了过渡金属氧化物和磷酸盐型化合物两大类正极材料.其中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包括:MgFeO、MgFeVO、MgSnO
香草醛(vanillin)具有浓郁的奶油香味,自Tiemann等人于1874年确定其结构以来,已发展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合成香料品种之一,年需求量高达15000吨。随着石化资源的日益匮乏,由可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