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刻工艺是半导体制造中最为重要的工艺步骤之一,其作用是将掩膜板上的图形复制到硅片上,为下一步工序做好准备。光刻工艺的基本要求是具有高的分辨率和低的缺陷密度。随着硅片尺寸越来越大,线宽越来越小,早期工艺中不是很关心的硅片边缘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因为随着硅片尺寸的增大,硅片的周长成倍的增加,而线宽的变小,导致硅片边缘有效芯片的数量也成倍的增加。硅片边缘光刻工艺的波动问题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对提高良率和生产效率有非常大的意义。实验发现,在0.6微米的HVMOS工艺中,硅片周边是非完整曝光区域,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图像中柱状图形部分发生离焦。研究表明,有三种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周边离焦问题,1)通过聚焦和平坦化有效侦测距离;2)通过向正方向调整聚焦平面;3)手动控制AF的侦测点的位置。在12英寸90/45纳米工艺中,光刻设备有了较大的改进,同时增加了RET,似乎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如何才能把CD做得更小,但分辨率的提高,DOF会成倍的减小,硅片周边的敏感度会变得更高,导致边缘工艺偏差更大的波动。对于12英寸硅片,可以看到缺陷源头存在于硅片的周边,离焦问题比较严重。EBR+WEE的方式清洗硅片周边多余光刻胶,WEE清洗的设定距离比EBR稍微要小些,从而达到准却的清洗宽度以及清除使用EBR带来的毛刺。实验结果可以看到,当EBR&BACKRINSE的时间增加到15s,速度增加到1500r/m时会有一个比较干净的bevel。从原理上就是通过增加去边的药液量以及反应时间可以让更多的溶剂与BEVEL上的光刻胶反应,同时增加转速可以使BACKRINSE有更多的溶液翻到侧面清洗BEVEL,从而消除硅片BEVEL的残留引起的边缘工艺波动。总之,不管是8寸还是12寸甚至今后的18寸,边缘问题一定会被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引起硅片周边缺陷问题的因素有很多,衬底的厚度差异,bevel部分的污染问题,这些外界因素都是不确定的,但光刻工艺本身有着较复杂灵活的方法和工具。在工厂里产量和成本是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每增加一个工艺步骤都会增加工艺成本以及影响流片速度。因此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工程上更希望只是通过光刻工艺的优化在覆盖衬底或是工艺本事带来的问题。因此这对光刻的要求会更高,同时也能更加充分发挥光刻的先进工具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