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激光通信的视轴指向技术研究

来源 :重庆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806026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载激光通信链路建立的前提是通信双方快速捕获、实现视轴对准,但是由于机载平台机动性强、速度快、运动轨迹难以预测,所以机载激光通信的实现必须建立在捕获、对准、跟踪(APT)的基础之上。而视轴初始指向作为捕获中的第一步,是能否成功捕获、捕获概率大小以及捕获时间长短的决定性因素。所以,为了实现粗跟踪系统高精度的视轴指向,必须在保证视轴稳定的基础之上实现通信双方位置、姿态信息的实时精确解析,从而为捕获、对准和跟踪提供保障。首先,本文介绍了机载激光通信APT分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同时分析了机载激光通信的视轴指向误差影响因素。提出了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惯性导航系统(INS)的视轴初始指向算法,通过解算GPS/INS组合导航系统实时更新的数据得出指向角度,进而控制二维转台转动实现通信双方的视轴指向。并详细介绍了机载激光通信的视轴指向系统模型。然后,针对机载平台的非线性振动以及通信终端的相对运动造成视轴稳态误差较大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PID控制方法以消除机载平台振动带来的视轴稳定误差,并详细分析了模糊神经网络PID控制方法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模糊神经网络PID控制算法可以消除平台振动带来的视轴稳定误差,并且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和较强的鲁棒性。并通过建立模拟实验系统,对基于GPS/INS组合导航系统的初始指向技术在机载激光通信的视轴指向过程中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从指向精度方面对视轴指向算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视轴指向技术满足机载激光通信的视轴指向精度要求,可以实现机载激光通信链路的稳定建立,验证了该视轴指向技术的正确性与稳定性。
其他文献
雷达系统的很多应用均以实现信号检测任务为前提,如雷达侦察、雷达成像等。Chirp信号是雷达系统中常用的信号形式,为了实现雷达的某些功能,需要首先完成对宽带Chirp信号的检测任
访问控制技术是信息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限制主体的访问权限来保证系统资源的安全。本文首先深入研究了三个传统的访问控制模型以及本体相关理论知识,其次介绍
情感识别是人机交互技术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让计算机感知到人类的情感状态以及情感的变化,使其能够对人类的行为有一简单的认知识别并不断完善其人机交互的方式,提高
随着空间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需求日益增大,为了满足国际空间站对数据传输和管理体系的要求,国际空间数据咨询委员会(Consultative Committee for Space Dat
距离转换在模式识别、形态学和人工智能等科研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欧氏距离以其准确性而得到广泛关注。随着图像处理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针对欧氏距离转换的相关研究
移动Ad hoc网络(Mobile Ad hoc Network,MANET)是由一系列具有无线收发装置的移动节点组成的多跳临时性自组织网络。Ad hoc按需距离矢量(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A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图像信息处理方面,越来越多的图像信息需要我们去识别和分类。而传统的人为识别比对和归类不仅要占用大量的人力而且识别效率低下,因此
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加速了信息的产生与传播。信息,已经成为人们最重要资产之一,正是如此,信息安全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让数据库成为信息的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辆使用数量的大量增加,汽车辅助驾驶技术在交通安全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量的统计结果表明,交通事故发生的高峰期在夜间,因此夜间的汽车辅助驾驶
机载双基地MIMO雷达的杂波具有距离依赖性,这严重削弱了空时自适应方法的杂波抑制性能。本文提出一种旋转投影方法,该方法在阵元-脉冲域对杂波数据进行补偿,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