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建立偏侧咀嚼动物模型,检测偏侧咀嚼过程中双侧咬肌细胞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开放程度、线粒体损伤情况、咬肌细胞凋亡情况以及葡萄糖转运体4表达情况,并探究其中的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偏侧咀嚼致咬肌功能紊乱的机制,为临床上治疗偏侧咀嚼引起的咬肌损伤提供新的思路。方法:8周龄雌性Wistar大鼠48只,体重约为250-300g,按照随机实验原则分为对照组(每周组6只)和实验组(每周组6只),实验组大鼠拔除左侧上颌磨牙建立偏侧咀嚼模型,对照组不拔牙。模型建立之后的2周、4周、6周、8周分批处死大鼠,取双侧咬肌组织,对相关的指标进行检测。应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开放程度的改变;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咬肌线粒体形态数目的改变,计算线粒体损伤指数;用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法检测咬肌组织中GLUT4mRNA的相对表达量;用细胞凋亡-Hoechst染色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比较实验组拔牙侧、实验组非拔牙侧以及对照组大鼠咬肌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别,并分析线粒体损伤指数、MPTP开放程度以及细胞凋亡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1) MPTP开放程度的变化:实验组拔牙:侧、实验组非拔牙侧以及对照组在各周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PTP开放程度为实验组拔牙侧>实验组非拔牙侧>对照组,其中4周组MPTP开放程度最高,8周组最低。(2)线粒体损伤指数的变化:线粒体损伤指数实验组拔牙侧、实验组非拔牙侧与对照组仅在2周组、4周组时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线粒体损伤指数评分为对照组>实验组非拔牙侧>实验组拔牙侧,其中4周组评分最低,而第6周、第8周无明显差异(p>0.05)。(3)GLUT4mRNA的相对表达量:4周组较2周组表达量增加并达到最大,而6、8周组表达量下降。2周、4周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拔牙侧;实验组拔牙侧与非拔牙侧;对照组之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6周、8周各组无明显差异(p>0.05)。(4)凋亡指数的变化:细胞凋亡指数在第4周有较明显的变化,随后在6周、8周呈现增加趋势,但增加趋势没有4周明显。2周组以及6周组拔牙侧、非拔牙侧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4周组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8周组非拔牙侧凋亡指数明显增加,与对照侧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偏侧咀嚼引起咬肌组织中MPTP开放程度的改变,细胞内外相关因子发生变化失去平衡导致组织线粒体损伤、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同时引起GLUT4的表达变化,影响咬肌的能量代谢。MPTP作为重要的信号通道,与线粒体损伤以及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的调控,其开放程度可能影响咬肌的功能状态,研究其开放机制的调控可为临床上治疗TMD引起的的咬肌功能紊乱综合症提供新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