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化学镀Ni-W-P镀层工艺及性能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16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蚀性,美观的色泽和金属质感,常用作表壳、表带、钢笔套等饰物。但是316不锈钢硬度较低,表面耐磨性差,使用中容易造成表面划伤,既影响美观,又破坏其耐蚀性。因此选择316不锈钢做表壳材料时,要对其进行表面处理,增加其硬度和耐磨性、并不损失原有的色泽和外观。   化学镀三元Ni-W-P镀层硬度高、耐蚀性好,综合性能良好,成为近年来化学镀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将化学镀Ni-W-P镀层用作316不锈钢表面处理时,尚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现有的不锈钢表面化学镀镀前处理工艺繁琐,操作可控性低。其次,目前Ni-W-P合金镀层一般不做装饰性镀层应用,现有的研究中鲜有针对提高Ni-W-P镀层外观和色泽而进行的。   本文针对现有不锈钢表面化学镀Ni-W-P镀层中存在的问题,首先研究了不锈钢化学镀表面处理的前处理工艺和非晶Ni-W-P镀层的施镀配方。其次,通过两次正交试验优化了装饰性应用的化学镀非晶态Ni-W-P镀层的施镀工艺配方。第三,对镀层的微观形貌、成分、组织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对镀层宏观外观(色泽光亮度)、镀层耐蚀性进行了重点分析,并和316不锈钢做了比较,通过研究,主要得到了以下研究结果:   1.研制出一种直接镀的不锈钢化学镀的前处理方法,即酸洗→活化+超声波清洗法,超声波清洗液中含有还原性的盐酸,防止了在清洗中表面重新生成氧化膜,同时去除了活化表面残存的腐蚀产物,施镀后镀层与基体结合力良好,解决了不锈钢化学镀前处理工艺复杂及结合力较低的问题。   2.经过两次正交试验,得到优化的化学镀Ni-W-P合金的工艺配方为:硫酸镍20 g/L,钨酸钠35 g/L,次亚磷酸钠23 g/L,柠檬酸钠54 g/L,乳酸6 g/L,硫酸铵30 g/L,硫酸铜50 mg/L,有机添加剂C0.5 mg/L,有机添加剂D50 mg/L,温度90℃,pH值9。   3.用最佳配方施镀得到的镀层,成分为12.10%P-3.87%W,结构为典型的非晶态结构,表面由“胞状体”组织构成,胞状体平整细小,大小在0.2-2μm之间;镀层厚度约为22.30μ m,镀速在7.5μm/h左右。   4.用最佳配方施镀得到的镀层,镀态硬度为486HV,是不锈钢基体202HV的2.4倍,可以有效地改善基体的耐磨性能;同时,镀层的开路电位、腐蚀电流与极化电阻与不锈钢相比变化不大,说明镀层耐蚀性与不锈钢相当;经过人工汗液浸泡试验48小时镀层未变色,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5.用最佳配方施镀得到的所获得的非晶Ni-W-P合金镀层在外观上保持了基体的光亮程度,色泽与不锈钢色泽近似,宏观上很难区分开,实现了不锈钢表面化学镀后色泽和光泽不变的技术要求,为该工艺在不锈钢表壳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蓄水坑灌法是适合山丘区果林灌溉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抗旱、保水、节水、和水土保持作用等特点。蓄水坑灌法的研究已由室内转向田间,并且在水分运动方面的研究已趋于成熟,但
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氧化锌(ZnO)是一种典型的Ⅱ-Ⅵ族直接带系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其禁带宽度达到3.4eV,具有优异的短波长发光能力;激子束缚能高达60meV,使其成为最具潜力的室温蓝
本研究以湖北宜昌秭归育种中心的9个夏橙品种果实为实验样本,从2011—-2012年连续2年对夏橙果实品质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品种夏橙品质的差异和相关性,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
非弹性体增韧相比传统弹性体增韧可以克服使基体刚性下降的缺点。20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首先提出了非弹性增韧理论中的有机刚性粒子增韧机理,经过20多年的发展,非弹性体增韧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