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城市商业中心的交通问题历来是城市交通的难点与重点,随着城市商业中心的快速发展,机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其交通问题更加明显。其中商业中心的路网规划不合理与微观层面的交通交通设计薄弱是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城市商业中心区路网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路网密度的讨论,其他方面涉及较少。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探讨。首先,论文分析了交通促进商业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机制。并从商业中心本身固有的属性出发,研究了高等级商业中心的购物行为特征与交通供需特征。其次,基于路网规划理念的演变,从交通出行成本的角度论证了城市商业中心区的路网体系规划应以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为导向。并分析了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的运行特征和商业中心的交通需求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出,构建高密且连续的支路网系统是落实以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为导向的路网规划理念的关键。再次,基于图形模式与量化分析,分析了商业中心区内部路网的布局结构、等级结构、功能结构等方面,内外路网衔接模式从道路的衔接方式、疏散模式等方面展开分析,指出“十字路口连接式”与“立体式”的组合模式值得借鉴,国外高密度路网下的住区道路与城市中心区的衔接也值得借鉴。最后,综合考虑路网的图形模式属性、经济效益属性、优化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路权属性,提出城市商业中心区路网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包括3个一级评价指标、8个二级评价指标。对路网的综合效益与可达性进行评价。总结5种典型路网模式:密织棋盘网、中密方格网、疏密相间网、高密异形网、稀疏方格网。提出影响城市商业中心区路网模式的8项关键指标:交叉口形式、路网密度、街区大小、“街”占比重与密度、经济效益、连接度、通达度。提出6项优化策略:提升路网密度、缩小街区尺寸、增加“街”占比重、优化连接度与通达、增加公共交通与慢行交通路权、加强交通管理,共含20项具体优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