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豇豆是我国南方地区广为栽培的蔬菜作物,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播种面积达10万亩,年产值3亿元,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豇豆生产基地,目前种植豇豆已成为丽水市农业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和广大菜农主要经济收入来源。随着豇豆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豇豆生产中的病虫害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因病虫危害,一般年份造成豇豆产量损失20~30%,严重发生的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因此,豇豆病虫危害已成为制约豇豆高产稳产和市场均衡供应的主要因素,如何控制豇豆生产中的病虫害就成为豇豆实现无公害生产的重点。针对丽水地区豇豆生产的实际,本课题开展了豇豆重大病虫害监测预报与防控技术研究,研究了丽水地区豇豆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预测预报技术以及综合防治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合丽水地区豇豆无公害生产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在生产上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为豇豆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试验主要内容如下:1.豇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丽水地区斜纹夜蛾发生的主要特点为一代发生轻、主害代为2~4代、盛发期长、繁殖系数大及发生情况复杂等;甜菜夜蛾一般7~9月是危害盛期;豆野螟7~8月危害最为严重。豇豆的根腐病每年4~10月均可发生,春豇豆发病高峰期为4月份,夏豇豆整个生长季节均有发病,秋豇豆发病高峰期为9月份;枯萎病当地气温上升到25~28℃出现发病高峰;豇豆锈病在高温条件下易发生流行,发病流行最适宜温度为日平均气温25℃左右,在多阴雨高湿度的天气情况下发病最严重。2.豇豆虫害的预测预报技术。结果表明,利用性信息素能准确反映斜纹夜蛾成虫高峰期,为预测预报田间斜纹夜蛾幼虫发生期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性信息素可以作为当前斜纹夜蛾的观测技术应用于预测预报工作。通过历期法发布甜菜夜蛾发生期短中期测报,结合下一代黑光灯诱蛾情况进行分析和校正,可提高测报的准确度,误差一般在1~2d之内,可以在测报实践中应用。在对豆野螟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后,明确了豆野螟在丽水地区的年生活史,发现其在6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8月中旬、9月中旬、10月中旬有明显的发生高峰,且呈现波浪多峰型的发生特点,各代之间危害程度相差不大。3.豇豆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根据丽水地区豇豆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研究了农业措施、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药剂防治在控制豇豆病虫害发生上的效果,建立了适合丽水地区豇豆病虫害发生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在生产上进行了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