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功控制策略对风电汇集地区电压稳定性影响研究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ji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我国风能资源的分布特点,风电汇集地区多处于电网的末端,接入点短路容量小,局部的扰动也会严重影响汇集地区的电压稳定性,因此,有必要研究风电汇集地区的电压稳定性,为优化电压运行水平打下基础。但目前对于该问题的分析,往往忽略了无功补偿装置动态控制的影响。本文从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无功控制策略角度,基于典型的风电汇集地区模型,分析无功控制策略对风电汇集地区电压稳定性的影响。首先,回顾梳理张北“5.14”无故障高压脱网事故中各风电场实际无功控制行为,基于无功-电压灵敏度法推导出DFIG及SVG采用恒无功控制时的电压-无功灵敏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得到DFIG及SVG采用恒感性无功控制会增大风电场母线的电压-无功灵敏度,且增大程度取决于风电场初始容性、感性无功及短路容量的结论。结合实际系统,验证了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其次,针对新疆哈密地区出现的风电送出线路在尚未安装串补装置情况下发生的异常振荡问题,建立了哈密风电汇集地区等效系统的线性化模型及PSS/E时域仿真模型,采用模态特征值分析法及时域仿真法,分析了其导致电压异常振荡的作用机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高压侧恒电压控制方式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风电汇集系统汇集母线的短路比越小,投入恒电压控制方式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越多,以及电压控制点与PCC母线的电气距离越小均会使相互作用增强,系统小扰动稳定性变差,振荡频率升高;而恒无功控制方式下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系统小扰动稳定性较好。最后在考虑以上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基于Python语言设计风电场AVC系统,使其能实现稳态系统受到扰动后,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恒无功/恒电压模式的转换。通过在PSS/E平台上进行仿真测试,表明本文所设计的AVC系统在稳态时能实现无功源的协调控制,快速调节电压,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次同步振荡现象;受到电容器投入扰动后,转换控制模式,从而预防汇集母线过电压。
其他文献
由于风力和光伏发电的随机性强、波动性明显,随着其并网装机容量不断增加,给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单独风电并网、风光互补发电、风光储联合
水力发电在我国的能源生产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水力发电容量较大,且水电厂在电网调度中有调峰、调相等作用,因此水电在电网的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水轮机调速系统作为水轮发电机调控的重要机构,其运行状况的好坏会关系到整个电网是否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为了保证水轮机调速系统可靠运行,需要实时了解调速系统的状态,及时对系统出现的故障进行确认和检修。目前功能完善的水轮机调速系统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平台还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