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从文化基本概念入手,阐述了文化的概念、核心及其表现形式,从农村公共文化和农民自办文化两大部分揭示农村基层文化的内涵、特征、内容分类以及表现形式,理论阐述了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功能与作用,结合聊城市韩集乡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取得的一些成绩,分析了当前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有利背景和不利因素,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最后,基于对聊城市韩集乡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和经济学分析,确立了加强基层文化建设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具体对策,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作了预期和展望。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指的是由政府主导,以公共财政为主要依托,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保障广大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目的,而开展实施的各类文化实践活动的总和。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可从农村公共文化和农民自办文化两大类来考察。一般来说,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具有三方面的基本特征,即主体的政府主导性、对象的平等性和开放性、内容的公益性和系统性。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内容具体可分为文化建设资金投入、文化产品生产供给、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文化建设人才技术保障、文化建设组织支撑。农民自办文化具有以下四个特征,即主体是农民群众、其各类文化资源产权归农民群众所有、准入门槛较低、为农民群众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强烈。常见的农村基层文化表现形式有文化下乡、文化大院、文化站和农家书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等。农村基层文化的建设工作能够促进农村精神和物质财富的共同发展,促进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为农村社会文化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和指引,加快地方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文化多样性的繁荣。论文对聊城市韩集乡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及成就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分析总结,认为既存在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现阶段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韩集乡政府也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文化阵地初具规模,文化载体创新发展,特色文化得到培植,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开展。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成效已经逐渐显现:农民素质大幅提高,社会环境趋于文明和谐,引导和投入机制逐步理顺。改革开放以来,韩集乡的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工作有长足的进度:文化形式不断推陈出新,文化载体不断创新发展,特色文化不断得到挖掘,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发展。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成效逐渐显现,农民素质大幅提高,社会环境趋于文明和谐引导和投入机制逐步理顺。韩集乡的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因为发展时间不长,建设经验不足,建设资金有限,各项制度措施发挥作用有其时滞性等等,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如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文化活动缺乏吸引力,青年参与率较低;农村基层文化建设队伍力量不足,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适合农民群众需要的优秀文化产品比较缺乏。分析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主要是: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着力点不明确,没有真正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农村文化产品生产者与文化产品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明显。最后,论文指出了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四项原则:农民主体原则、乡村本位原则、先进性原则、“四位一体”原则。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韩集乡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具体对策: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管理职能作用,推动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二是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三是提高农民素质,确立农民在农民基层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四是理顺经费体制,创新改革投入模式;五是创新文化表现形式、丰富农民精神文化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