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专名语音隐喻的概念整合分析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z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音隐喻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语言中的由同音或近音引发的语义相近现象。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方式。从修辞学上来说,在英语里语音隐喻主要表现为双关,汉语里则被称为谐音。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对其的研究拓展到了认知领域。语言隐喻这一术语最早是由Fonagy在其论文中指出。之后,语音隐喻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以李弘教授为代表的大部分学者指出Fonagy对这一现象的论述主要限于语音(包括发音方式)和所表意义之间的象似性,她主张按照隐喻的定义将语音隐喻视为语音层面的“跨域喻指”现象。而一小部分学者则认为语音隐喻和概念隐喻是不同的两者,语音隐喻所涉及到的双域只是基于语音相似的联系,而在意义上没有任何联系;而概念隐喻中源域和目标域却有意义上的相关性。因此,国内外学者对语音隐喻的定义并没有做出一致的界定。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对语音隐喻和概念隐喻的运作机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概念隐喻是同质性隐喻,而语音隐喻是异质性隐喻。接着将语音隐喻定义为不同所指基于能指相同或相似的语音成分而发生的跨空间激活现象。目前语音隐喻方面的研究整体受关注度不高,前人的相关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广告语、网络用语及歇后语中。一方面,谐音命名所产生的语音隐喻鲜有关注,另一方面汉语中的轮空现象直接导致大量同音字和近音字,这为语音隐喻的研究提供了基础。鉴于此,本文选取专名语音隐喻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对其从语音系统、形态结构及语义特点进行分类分析,进而基于概念整合理论,阐释专名语音隐喻的意义建构过程。本论文以包含大量谐音专名的小说《红楼梦》作为语料,尝试解释以下两个问题:(1)《红楼梦》中专名语音隐喻有哪几种类型?(2)《红楼梦》中专名语音隐喻的意义是怎样建构的?本文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发现如下:(1)根据语音系统,可以将专名语音隐喻分为两类:同音类和近音类。根据其形态结构可分为两大类:单纯式结构和非单纯式结构。而非单纯式结构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偏正结构,并列结构,主谓结构,述宾结构和述补结构。根据其语义特点可以分为两类:表征事物概念类和表征事件概念类。而表征事物概念类又可进一步分为表征具体事物概念类和表征抽象事物概念类。同时表征事件概念类又进一步分为表征行为事件概念类和表征状态事件概念类。(2)专名语音隐喻的意义建构是整合的。对于表征事物和事件概念的专名语音隐喻,其意义建构的过程主要依照其形态结构。具体来说,表征具体事物概念的专名语音隐喻涉及第一、二种整合模式;表征抽象事物概念的专名语音隐喻也涉及第一、二种整合模式;表征行为事件概念的专名语音隐喻涉及第二种整合模式;表征状态事件概念的专名语音隐喻涉及第一、二、三种模式。以上的研究发现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理论上,一方面,本文选取长期未被过多关注的专名语音隐喻作为研究对象,丰富了语音隐喻的研究;另一方面,本文尝试区分具有争议性的语音隐喻和概念隐喻,进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语音隐喻进行界定,为语音隐喻之后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启示。实践上,对专名语音隐喻动态的意义建构分析,有助于读者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同时也能给译者在处理这类词的翻译时提供一些启发。
其他文献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将世界笼罩在一片阴影之中,中国率先走上抗“疫”战场,与病毒展开殊死搏斗,在这场世界统一命题的疫情考试中,中国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可就在全球同胞共同抗“疫”时,以美国为首的某些西方媒体、政客试图转移视线歪曲事实,将爆发新冠疫情责任甩给中国,希望以此打压中国的国际地位,中美关系一度降至冰点。中国一向以积极开放的态度拥抱世界,但一些西方政治家却无视现实,大肆宣扬“中国
创新一直是被人关注的话题,创造力也是心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截至目前,更多关于创造力的研究是关注于其影响因素、发生机制等等,但对于创造力可能存在的阴暗面较少探究。近年来有研究者提出创造力也可以用于故意伤害他人(或社会),即恶意创造力;并且有研究发现愤怒和攻击性都与恶意创造力有关。而另有研究表明遭受社会排斥后,个体的表现会更愤怒,更具有攻击性。所以根据已有的研究,我们假设遭受社会排斥的个体,恶意创
学位
香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但字典中表达嗅觉的词却很少,这给人们有效描述香味增加了困难。为了准确描述各种各样的香味,香水评论家们在香水评论中运用了隐喻表达。他们使用一些具体、简单、移动的概念来描述与嗅觉有关概念。本研究试图对香水评论中的概念隐喻进行系统梳理,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欣赏其美,以及更好地创造香水评论。本文从Nose Time(www.nosetime.com),Basenotes(ww
《美国悲剧》是美国自然主义代表作家西奥多·德莱塞(1871-1945)创作的长篇小说,于1925年首次出版。西奥多·德莱塞一生著有包括《嘉莉妹妹》(1900)、《珍妮姑娘》(1911)等20余部作品。《美国悲剧》被称为德莱塞成就最高的作品,于2005年入选《时代》杂志评选的百大英文小说。《美国悲剧》以1906年美国青年切斯特·吉勒特杀害自己的情人格雷斯·布朗而被判死刑的真实案件为素材,讲述了一心想
上弧线指的是朝上拱起的弧线,下弧线指的是朝下拱起的弧线,上下弧线分别指上弧线和下弧线。(张潇,2016)发现,存在于上视野的上弧线比起存在于下视野的下弧线有记忆优势,说明弧线记忆有上视野的优势效应。本研究旨在探究,当视野差异消失时,上下弧线工作记忆的不对称性现象。本研究主要采用上弧线和下弧线作为视觉刺激,实验1和实验2采用探测方式不同的弧线记忆任务,实验1探测方式为再现,实验2探测方式为再认,实验
共情是对他人情绪体验的一种知觉及情绪反应,包括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情感共情是对他人情绪状态的反应,认知共情主要与推测他人观点有关。共情是影响心理咨询效果的重要因素,新手咨询师在咨询过程容易表现出紧张、焦虑、不自信,从而影响对来访者的共情。状态焦虑是由特定情境引起的暂时不安状态,此前对于焦虑和共情研究的结果表明,相对于情感共情,认知共情更容易受到个体焦虑情绪的影响。但前人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并且集中
篇幅短小但却包含论文最重要的信息,如研究目的、方法过程和结论等,能够让读者快速地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对于作者而言,简明扼要地撰写英文摘要来概述他们所做的研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而语法隐喻的使用能够极大程度上使摘要变得简洁。近年来,对摘要的的体裁、语步、语言特征和修辞结构的研究趋势正在不断增长,但从语法隐喻的角度对英文摘要做对比分析的研究尚不多见。自1985年韩礼德首次提出“语法隐喻”这个概念以来,它
铁路系统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顶梁柱产业,更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铁路系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逐步攀升的重要地位也决定着铁路员工必须承担更多更大的社会责任和工作压力,与之伴随的是铁路员工心理危机的高频发生。心理危机(Psychological crisis)是当个体面临重大生活事件时出现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随着铁路系统的改革力度和工作强度的不断加大,心理危机的出现严重影响着铁路员工
一词多义是人类语言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它指一个词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联的意义。虽然前人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之前的研究较为缺乏对人体词一词多义语义扩展过程的分析研究。其次,前人的研究更多的把这种现象归因于历史和社会原因,对其背后认知动因的解释也较为缺乏。“手”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一个基本身体组成部分,是人类认知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人体词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