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广阔的空间资源。随着我国陆地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以及经济的深度调整,海洋越来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促进海洋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山东是我国的海洋大省,占有全国1/6的海岸线,海域面积与陆地面积相当,海洋自然资源丰富,海洋科技力量深厚,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山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及其提升策略进行研究,对丰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推动山东省及沿海地区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山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学和公共政策等相关理论与方法,在梳理山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基础上,构建了山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对山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各子系统的发展与两两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山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网络结构与特征,提出了促进山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主要成果如下:(1)基于海洋生态经济、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生态社会分析框架,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构建了山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在指标内容设计方面,共包含24个评价指标;在指标权重方面,海洋生态经济、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生态社会三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占比大致分布比例为13:11:9。(2)测算了山东省海洋生态经济、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生态社会各子系统得分及其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山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成效持续改善。其中,海洋生态社会子系统发展提升最大,其次是海洋生态经济子系统,海洋生态环境子系统的提升则较为缓慢。各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都基本经历从低度协调到中度协调,最终走向高水平协调的发展历程,但海洋生态经济与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生态社会与海洋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较低。(3)分析了山东省海洋经济类、海洋环境类及海洋社会支持类政策的网络特征。结果显示,山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参与制定主体较为多元化,但主体之间的相互配合程度不高,政策制定以单独决策模式为主。在政策内容方面,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着力点较多且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但与海洋支持类政策相关的海洋科技创新政策点相关度不高,且海洋经济类政策还是主要着眼于渔业、养殖业等传统产业,对海洋经济的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涉及不多,有待改进。(4)从政府管控、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社会支持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山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在政府管控方面,提出要完善海洋政策法规体系,推进依法治海有效实施;创新海洋生态文明评价,健全政府绩效考评制度。在产业发展方面,要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促进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在环境保护方面,统筹推进海陆环境治理,实施入海排放总量控制;落实海洋生态补偿机制,推动海洋环境协同治理。在社会支持方面,要打造海洋人才培养高地,全面推进科技兴海工作;加强海洋生态文明教育,促进海洋文化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