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和记忆T淋巴细胞浸润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2例胃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DC)、记忆T淋巴细胞的浸润数量及分布,将实验结果与临床病理资料结合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胃癌局部免疫细胞的类型、数量及分布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胃癌组织中DC和CD45RO~+T淋巴细胞浸润数量的中位数进行联合分组,分成3组。A组:DC和CD45RO~+T淋巴细胞均≥中位数;B组:DC≥中位数而CD45RO~+T淋巴细胞<中位数或DC<中位数而CD45RO~+T淋巴细胞≥中位数;C组:DC和CD45RO~+T淋巴细胞均<中位数。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02例胃癌组织中,浸润DC的数量范围为0.5~57.1个/HPF,中位数7.7个/HPF。胃癌组织中浸润DC的数量在不同患者年龄、性别间未见显著性差异,在不同肿瘤大小(最大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间有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显示浸润DC的数量与肿瘤大小(最大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呈显著负相关;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DC浸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DC高浸润组和DC低浸润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7个月和35个月,DC高浸润组5年生存率高于DC低浸润组,分别为79.1%、1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2例胃癌组织中,浸润CD45RO~+T淋巴细胞的面积百分比范围为0.36%~69.14%/5HPF,中位数为12.34%/5HPF。胃癌组织中浸润CD45RO~+T淋巴细胞数量在不同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间未见显著性差异,在不同肿瘤大小(最大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间有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显示CD45RO~+T淋巴细胞的数量与肿瘤大小(最大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呈显著负相关。CD45RO~+T淋巴细胞浸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CD45RO~+T淋巴细胞高浸润组和低浸润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8个月和39个月,CD45RO~+T淋巴细胞高浸润组5年生存率高于低浸润组,分别为65.3%、3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浸润DC数量与CD45RO~+T淋巴细胞数量呈显著正相关(r=0.446,P=0.000),胃癌组织中DC浸润多者,CD45RO~+T淋巴细胞浸润也多。生存分析结果表明,浸润DC与CD45RO~+T淋巴细胞数量均多者(A组:DC≥7.7个/HPF和CD45RO~+T淋巴细胞≥12.34%/5HPF)术后生存率高,中位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7个月和84.9%。而两者浸润均少者(C组:DC<7.7个/HPF和CD45RO~+T淋巴细胞<12.34%/5HPF)术后生存率低,中位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34个月和14.3%。A组和C组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多因素Cox Regression生存分析显示,DC浸润数量(P=0.000;OR,0.893;95%CI,0.850-0.939)和淋巴结转移(P=0.006;OR,2.236;95%CI,1.257-3.976)可作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胃癌组织中DC浸润数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可作为有效的预后指标之一。而联合检测胃癌组织中DC和CD45RO~+T淋巴细胞能更准确的反应胃癌微环境的免疫状态。胃癌组织中浸润DC与CD45RO~+T淋巴细胞数量均多者术后生存率高,预后好,提示DC和CD45RO~+T淋巴细胞在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实验结果为胃癌临床治疗策略与方案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