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严歌苓的创作多以“历史”为题材,表示着她对历史叙事的兴趣和情怀。她是历史的讲述者,除了呈现“中国记忆”外,还涉及了更广泛的多种族移民史,而无论是历史讲述的内容,还是历史讲述的方式,都体现出一种“解构”策略,这种解构对权威正统的历史陈说和宏大主流的经典叙事模式进行了重新阐释,展示了历史的别样面貌。本文即对严歌苓小说对历史的解构书写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讨论。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着眼于历史书写所呈现的内容,从边缘化的题材和个人化的视角两个方面,分析了其解构表现,即具体解构了哪些历史。严歌苓以边缘人物解读边缘历史,以女性、儿童的立场观照个人历史,这其中更蕴含着她对社会、时代、命运、历史的独特思考。第二章,针对历史书写所采用的叙事技巧,比如元叙事和复调叙事中叙事者“我”与双层时空的设置、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多重视角的共处等,梳理归纳了其解构手段。叙事形式的创新与叙事内容的独特珠联璧合,共同构成了严歌苓历史叙事的解构性特征。第三章,深层潜入严歌苓的解构阵地,以生命经历和文化体验为切入点,全面探讨了其解构意识的产生原因和形成过程。边缘、局外的双族身份,东西两方的文化视野,供养着严歌苓个性的创作特质。在结语中,本文分别从文学和市场两个角度出发,总结了此种书写方式的利弊得失,它确实以新的历史观照视野、新的历史叙述方法获得了读者认可,而自身的某些局限性也同样不可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