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问题的日益突出,城镇居民对近郊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强。同时,为了转变农村生产方式,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府鼓励发展乡村旅游。在市场需求和政策的支持下,我国乡村旅游得以快速发展。农家乐作为乡村旅游的载体,其空间分布是否合理对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至今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对农家乐的空间分布探索还比较少,而农家乐空间分布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本文试图以农家乐为研究对象,从地理学的空间视角,对长沙市农家乐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探索性研究,以丰富乡村旅游理论体系和满足实践的需要。本文遵循“文献综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研究总结”的思路,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基尼系数、洛伦茨曲线、规模度指数与优越度指数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长沙市农家乐的空间分布进行系统研究。经过研究可得以下结论:(1)通过最邻近指数计算,长沙市最邻近指数R=0.633<1,这表明长沙市农家乐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2)在集聚度方面,首先通过核密度分析可知,长沙市农家乐在中心城区外围形成了高密度集聚区,在长沙市副中心城市浏阳市区外围形成次高密度集聚区。其次通过缓冲区分析可知,长沙市农家乐沿河流水系和道路呈条带状分布。最后经过抽象模拟可知,长沙市农家乐形成了“双核多条带”的放射状分布特征。(3)在均衡度方面,首先通过基尼系数和洛伦茨曲线分析可知,长沙市农家乐在各行政区非均衡分布,其中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沙市近郊的望城区和长沙县,作为中心城区的雨花区、天心区和芙蓉区分布的农家乐少。其次通过规模度指数和优越度指数分析可知,望城区、开福区和长沙县分布的农家乐集聚规模大且星级比较高;芙蓉区、天心区、雨花区和宁乡县分布的农家乐集聚规模小且星级不高;岳麓区分布的农家乐集聚规模大,但高星级农家乐数量少;浏阳市由于区域面积大其分布的农家乐集聚规模不大,但高星级农家乐数量多。最后通过聚类分析可知,望城区和长沙县为为农家乐扩散效应区;岳麓区和开福区为农家乐极化效应区;浏阳市为农家乐过渡效应区;雨花区、天心区、芙蓉区及宁乡县为农家乐的落后效应区。(4)本文还对长沙市农家乐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经研究发现长沙市农家乐空间分布主要受自然地理环境、区位交通条件、社会环境与旅游资源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此外,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长沙市农家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本文又提出了优化长沙市农家乐空间分布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