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剪裁式胃次全切除术和基于NGS的ctDNA检测技术在胃癌临床应用中的探索性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腹腔镜辅助剪裁式胃次全切除术治疗胃中部癌的可行性研究[背景与目的]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LaTG)可能会造成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相对于胃癌的其他术式手术难度大。95%次全胃切除术后残留的少量胃组织与全胃切除相比没有明显的营养益处。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改良了腹腔镜次全胃切除术的手术方式,将其称为腹腔镜辅助剪裁式的次全胃切除术(LaTSG)。我们旨在评估与LaTG相比,LaTSG在中晚期中度胃癌患者中的可行性和营养影响。[材料与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 2013年至2017年间我科室行根治性腹腔镜胃切除术的92例进展期胃中部癌患者的手术资料,生存和术后营养状况。在这92位患者中,有47位接受了 LaTSG治疗(LaTSG组);其余的则接受了 LaTG(LaTG组)。[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210±49.8 vs.208±50.0分钟,p>0.05)和术中失血(152.3±166.1 vs.188.9±167.8ml,p>0.05)相似。LaTSG 组的术后发病率低于 LaTG组(4.2%比17.8%,p<0.05)。术后12个月,营养指标的平均值没有显着差异。LaTSG组在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和红细胞计数显着高于LaTG组(p<0.05)。两组之间的Fe和C反应蛋白水平没有显着差异。一年后复查胃镜检查显示,反流性食管炎在LaTG组中更为常见(0%比11.1%,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LaTSG的总体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显着高于LaTG组。多变量分析显示,LaTSG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48),但不是D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4)。亚组分析显示,与LaTG相比,LaTSG可以提高Ⅲ期癌症患者的生存率,但对其他期别的胃癌无此效果。[结论]对于涉及中三分之一的进展期胃癌,LaTSG是一种并发症更低,营养状况和肿瘤学结局的更好选择。ctDNA作为无创性标志物在胃癌临床应用价值中的探索研究[背景与目的]随着胃癌新辅助治疗和靶向治疗的兴起,术前分期和治疗评估对胃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遗憾的是,目前用于诊断和分期胃癌的手段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探索并发现一种理想的肿瘤标记物应用于胃癌的诊断、术前分期和治疗评估,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材料与方法]收集我科室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5例早期胃癌和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术前后血浆标本和肿瘤原发灶组织标本,利用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分别对患者的肿瘤组织和术前、术后外周血进行全外显子测序与ctDNA的测序,将组织学外显子突变和外周血体细胞突变作为金标准,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中ctDNA的基因突变状况,并分析外周血ctDNA的可比性、一致性。[结果]在早期胃癌的血浆中未检出足够量的ctDNA,早期胃癌手术前后血浆ctDNA比例无统计学差异;肿瘤组织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和血浆ctDNA检测都发现TP53基因是胃癌最高频的驱动基因,60%的患者出现了 TP53基因的不同类型的突变;10例胃癌患者标本中检出的驱动基因突变总数为148个,其中组织学标本全外显子测序中总共检出104个,外周血ctDNA中总共检出44个;ctDNA在进展期患者的血浆含量明显高于早期胃癌患者,而在肿瘤直径超过3cm的患者血浆中的含量也明显更高;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清扫数目、Lauren分型、年龄和性别均与cfDNA的含量不相关;ctDNA含量与CEA、CA19-9等常用的胃癌肿瘤标志物也无关。[结论]1.早期胃癌患者的术前和术后血浆中均无法检测到ctDNA,目前不如实体组织活检。2、ctDNA检测在进展期胃癌检出率较高,可以作为无法进行活检肿瘤定性的补充手段。
其他文献
背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严重的弥漫性肺部疾病。尽管目前机械通气和药物(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抗凝药等)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但ARDS平均病死率仍然超过40%。因此深入研究ARDS内在机制和新的临床治疗靶点可能是治疗的关键。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ARDS重要的病理过程,在ALI
目的:1.根据已有的外鼻测量学指标,建立适用于汉族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患者的外鼻测量体系;2.探讨肋软骨鼻翼环形移植物在矫正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中的效果;3.探讨肋软骨鼻翼环形移植物在修复单侧鼻缺损中的效果;4.探讨组织工程软骨在鼻再造术中的安全性和手术效果。方法:1.以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的50位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8位,女性32位。针对单侧唇裂继发鼻畸
第一部分 Liddle综合征上皮钠通道基因新致病突变的鉴定及临床研究研究背景:Liddle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单基因高血压病,由上皮钠通道(epithelial sodium channel,ENaC)基因致病突变所致。临床上常表现为盐敏感性高血压、低钾性代谢性碱中毒、低醛固酮和低肾素水平。高血压发病较早,多在儿童期内发病。由于临床表型异质性明显,易造成误诊或漏诊。基因检测为Liddle
背景:肌炎特异性抗体在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患者的疾病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中发挥重要的价值。合并快速进展性肺间质纤维化(rapid progressiv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P-ILD)的 IIM 患者死亡率高,预后较差。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Gal-9)在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
第一部分 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探究乳腺癌骨转移的生物学过程研究背景:相对于其他类型恶性肿瘤而言,乳腺癌患者生存期较长,骨转移事件的发生在罹患乳腺癌的患者中也尤为常见,并可诱发多种骨骼相关事件致使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探究乳腺癌骨转移进程的发病机制和分子调控网络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目的:应用全基因表达谱结合EMT和BMP相关基因探究乳腺癌转移过程中差异基因表达特点。建立伴发骨转移的乳腺癌ceRNA网
背景和目的脑卒中是当前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病因。一级预防对于减轻脑卒中造成的沉重健康负担至关重要。采用可靠的风险评估工具,准确识别人群中的高危个体,开展针对性预防干预是脑卒中一级预防的关键环节。目前,基于性别、年龄、血压及降压药治疗、是否吸烟、是否患糖尿病等传统危险因素构建的脑卒中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中发挥重要作用。脑卒中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目前广泛应用的
背景与目的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TRA)应用于心脏介入领域已有30余年历史,相关研究显示TRA具有较大优势,是该领域股动脉入路(trans-femoral access,TFA)的一种有效替代手段。尽管近年来TRA在外周介入领域应用有所增多,但国内很多医疗机构尚未开展这一技术。为了其在国内的进一步推广,有必要对其优劣性进行再评估,因此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评价TRA行
第一部分能谱CT对喉和下咽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的研究目的:评价能谱CT参数对喉和下咽鳞癌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鉴别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85例喉和下咽鳞癌患者的113枚淋巴结(转移组65枚,非转移组48枚),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能谱CT扫描,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为鳞癌。利用能谱CT后处理软件获得碘基物质浓度(IC)、水基物质浓度(WC)及能谱曲
第一部分X-连锁显性低磷血症并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队列研究[研究目的]X-连锁显性低磷血症(X-linked hypophosphatemia,XLH)是最常见的一类遗传性低磷血症,是由于PHEX基因突变所致血清成纤维生长因子23(FGF23)代谢障碍引起的肾脏磷酸盐消耗性疾病。除外骨骼矿化不良的表现,该病常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yperparathyroidism,HPT),并与疾病不良预
第一部分 延伸野调强同步放化疗在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目的:评价延伸野调强同步放化疗,在宫颈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当中的临床疗效与毒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9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放疗科,接受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接受延伸野调强放疗,伴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外照射放疗剂量为95%PCTV45-50.4Gy/25-28次,阳性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