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稀缺性、脆弱性、真实完整性的不可再生资源。风景名胜区的环境质量是景区赖依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旅游业迅猛发展,风景名胜区作为发展旅游的主要载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然而,在“无烟工业”、“低投入,高产出”等观念的主导下,在景区的旅游开发中往往表现为急功近利,对景区采取粗放式管理,导致风景名胜区的“城市化、人工化、商业化”趋势日趋严重,不当的旅游开发、规划以及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参与机制,使得旅游景区的环境破坏较为严重,这些破坏不仅威胁到风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效益。因此,如何保护好景区环境成为社会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而紧迫的课题。为了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和风景资源,遏制环境恶化的趋势,许多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采取了功能分区和建立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以提高和改善景区的环境绩效。环境绩效评价是持续对环境绩效进行测量与评估的一种系统程序,主要目的在于定量评价组织环境管理的成效,检验环境目标实现程度,为发现差距、持续改进、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信息保护措施。本文以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普陀山风景名胜区为例,通过对国内外景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运用分析普陀山景区管理现状。并借鉴国际环境评估标准,从环境状况、管理绩效、操作三个方面构建了普陀山景区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指标值,并采用综合评分法对环境绩效进行评价,发现通过环境整治、功能分区、分区管理和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普陀山景区取得了良好的环境绩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最后就如何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景区环境绩效,实现普陀山景区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