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天然松林中的寄生线虫,它在形态学与生物学特性等方面与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十分相似,是松材线虫的近缘种。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拟松材线虫不具有致病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拟松材线虫也有较强的致病性。交配效率的高低和繁殖能力强弱与拟松材线虫是否具有致病性密切相关,性信息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松材线虫性信息素受体基因挖掘及表达调控研究,315703023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天然松林中的寄生线虫,它在形态学与生物学特性等方面与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十分相似,是松材线虫的近缘种。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拟松材线虫不具有致病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拟松材线虫也有较强的致病性。交配效率的高低和繁殖能力强弱与拟松材线虫是否具有致病性密切相关,性信息素是吸引雌雄虫相互接近并完成交配行为的关键物质,在拟松材线虫的繁殖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迄今为止,对于拟松材线虫性信息素传导机制的研究鲜有报道。本课题组在对拟松材线虫进行高通量测序后,挖掘到了一些与交配行为有关的性信息素受体基因,Bmu009839基因在就是其中之一。本研究克隆了拟松材线虫Bmu009839基因(Bmu-ntr-1),深入挖掘了该基因的时空动态表达特性和生物学功能。研究结果如下:一、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拟松材线虫Bmu009839基因与秀丽隐杆线虫的ntr-1基因是同源基因,该基因表达产物为G蛋白偶联受体,是一类性信息素受体基因。二、原位杂交和qPCR结果表明:Bmu009839基因自拟松材线虫胚胎期开始在体壁肌肉细胞、性腺、肠道中稳定表达,贯穿其整个发育阶段,在成虫时期该基因表达量达到最高,约为其他龄期表达量之和平均值的5.5倍。三、RNAi结果表明:Bmu009839基因参与拟松材线虫从胚胎期到成虫期的生长发育、交配行为和繁殖能力方面的调控。1、Bmu009839基因在胚胎期和J2期虫体个体发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干扰Bmu009839基因后,胚胎期孵化率显著下降(干扰组孵化率29.17%±7.47%,对照组孵化率89.15%±3.73%),J2虫体发育畸形,表现为腹部肿大、尾部向内缢缩,头尾摆动不协调。2、Bmu009839基因在J3期到成虫期主要参与拟松材线虫的交配行为和繁殖力的调控,且在雄虫中的调控能力强于雌虫,并随着龄期增长调控作用逐渐加强:Bmu009839基因在J3期被干扰后继续饲养至成虫观察性行为,仅雄虫受到干扰,在交配过程中雄虫无法准确定位雌虫的阴门部位;而在J4期被干扰后,干扰组平均产卵率降低为49.02%±5.18%,低于对照组81.36%±0.35%;在成虫期,雄虫交合刺严重外凸,雌虫摆动迟缓,产卵率大幅下降,各干扰组平均产卵率为28.74%±7.42%,远低于对照组的71.37%±1.43%,干扰后雄虫与正常雌虫交配后平均产卵量显著下降,仅为对照组的1/4。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Bmu009839属于一类性信息素受体基因,且在拟松材线虫早期个体发育和后期生殖行为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为开展拟松材线虫分子层面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森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生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城市化建设不断加速,硬质化区域不断扩张,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雾霾、PM2.5)的今天,森林所发挥的生态功能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近十年来,南京市秉承“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和绿色发展的理念,实施城市森林和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建设,先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特别是近几年,南京市在推进生
山核桃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童期漫长,雄花每年消耗大量的树体营养,严重影响果实的产量。已有研究表明AGAMOUS-LIKE24(AGL24)是调控植物花器官发育的重要转录因子,但在山核桃中如何发挥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我们期望通过生物信息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该基因进行功能研究,从而可以有效缩短山核桃童期,并为山核桃的花发育的调控机理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取得如下研究结果:(1)CcAGL24存在两个同
衢州庙源溪是衢州地方政府依托“五水共治”工程打造的示范样板,极大的改善了流域水环境,推进了城郊滨水景观建设,也为休闲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条件,成为附近城乡居民日常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进行庙源溪的滨水景观评价,特别是基于游客视角的评价研究,不但可以总结“五水共治”的建设成就,还可以对今后类似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提供科学借鉴。本文基于游客评价的网络文本分析和问卷调查结合美景度评价(SBE)等方法,分析游客
乡村聚落人居环境的改善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直接关系乡村民众生活质量的载体。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增长,全面改善乡村聚落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乡村平稳、健康的发展,营造全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良好氛围,是当下重要的社会命题。本文应用文献查阅、比较分析与田野调查法,对乡村聚落人居环境整治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系统研究。从分析构成传统乡村人居环境的要素及文化背景切入,针对当下乡村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
乡村康养旅游是将乡村旅游与康养产业结合的交叉产业,能够满足人们对乡村慢节奏生活的向往和日益增加的养生、养老需求,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但目前我国乡村康养旅游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首先通过整理文献资料对乡村康养的相关理论和概念进行辨析总结,从游客体验角度基于网络文本分析和IPA模型的方法对游客体验进行分析,同时从典型案例发展运营的角度分析总结国内乡村康养旅游的规划的现存问题并提出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的革兰氏阳性菌。单增李斯特菌在不良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极强,即使在酸性、碱性、高渗透压、低温等环境中也能够生存。单增李斯特菌极强的生存能力与其具有的抗氧化系统有关,单增李斯特菌具有两套抗氧化系统: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和谷氧还蛋白(Glutaredoxin,Grx)系统。谷胱甘肽
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是弯曲的革兰氏阴性细菌,能引起急性腹泻疾病霍乱(Cholera)。当霍乱弧菌进入动物或人体后,需要克服胃酸屏障,通过覆盖上皮的粘液层,在其表面定殖并产生毒素,随后通过宿主的排泄,肠道中的霍乱弧菌再次回到体外环境中,从而完成其感染周期。因此霍乱弧菌在小肠内有效地定殖是其对宿主产生致病作用的必要条件。研究霍乱弧菌肠道定殖机制的动物模型主要有小鼠和兔子模型,小鼠
城市土地利用分类和城市森林的信息提取与智慧城市的建设息息相关。随着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超高空间分辨率(Very High Spatial Resolution,VHSR)遥感影像的获取成为可能,这为城市土地利用信息的精确分类和城市森林信息的精确提取提供了新的机会。然而,超高的空间分辨率使影像中的地物细节更加清晰与丰富,会导致“同谱异物”或“同物异谱”等现象,以及城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破碎且城市森林组
常绿阔叶林对全球性的碳循环以及森林资源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常绿阔叶林的分布面积位于世界第一,但由于人类活动的破坏、砍伐,目前原始的常绿阔叶林保存较少,逐渐被人工或半天然的针叶林所替代,因此对常绿阔叶林的恢复和保护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hm2(100 m×100 m)常绿阔叶林样地调查数据,分析了紫楠(Phoebe sheareri)、杉木(Cunninghamia
内根-贝壳杉烯氧化酶(ent-kaurene oxidase,KO)是赤霉素(GAs)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也是植物GAs抑制剂多效唑的靶酶,若GAs生物合成途径在KO基因位点发生阻断,则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本研究以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体细胞胚为实验材料,采用同源重组及PCR扩增技术,克隆获得山核桃KO基因及启动子序列,并进一步构建了35S::CcKO::GFP过表达载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