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与理论探讨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guang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经三年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于2006年2月15日终于破茧而出。这份39项会计准则的新规定,将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中率先推行,随后逐渐推广到所有公司。在这场会计准则的历史性变革中,新准则在会计基本原则、会计要素的计量、存货管理办法、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等方面实现了诸多突破,其中资产减值准备变革成为了理论界备受关注的焦点。 本文分别从实证检验及理论分析的角度开展资产减值会计政策的研究。我们希望通过实证研究总结我国自2001年起至今实施的减值政策的效果和上市公司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的动机,并在此基础上检测上市公司是否利用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进行了盈余管理。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资产减值提取的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计提和转回减值对利润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上市公司通过提取和转回减值准备是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利润总额的;并且公司对流动资产提取的减值比例明显高于长期资产,计提和转回流动资产的跌价准备对利润总额的影响也明显的高于长期资产。动机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亏损上市公司有利用计提较多的减值准备来做大亏损的迹象,扭亏公司为实现扭亏为盈的目的转回了更多的减值准备,而处于配股临界区域的公司计提了较少的减值准备以达到配股目的。 此外,考虑到2006年是新旧资产减值准则交替的一年,上市公司的年报中可能将会有重大的特征呈现新准则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我们力求尽可能大的选择上市公司新公布的年报样本,分析新资产减值政策给公司业绩带来的影响,并对典型的案例进行深入的剖析。 理论分析部分将对中国的新旧资产减值政策进行比较,并从决策有用的角度来评价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及对提高信息质量可靠性的作用;同时也将探讨新准则中大家争论的焦点问题——是否应该限制资产减值的转回,这一会计政策能否实现其既定目标。 希望本文的研究对我国准则制定机构和会计监管机构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品牌资产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资产,它代表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济实力及对消费者的影响力。外资在华并购中方品牌,对于外资来说,这既可以除去强劲的竞争对手,又可以稳稳地占领原有的
本文在分析销售渠道改变后SW公司物流服务质量和成本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改善的对策。具体做了如下工作: 首先,从物流服务和物流成本两个角度分析SW公司的物流运作中存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Q热电公司是一家国有企业,随着企业的发展在薪酬方面虽然也进行了一些调整,但都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公司目前不合理的薪酬体系已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员
进入二十一世纪,企业将而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如何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组织和机制,对于企业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