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成纤维细胞与瘢痕形成过程密切相关。病理条件下,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胶原过度沉积,肌成纤维细胞持续存在,细胞凋亡减少,创面愈合时可能形成增生性瘢痕。目前瘢痕的治疗方法很多,直接的药物注射方便,快捷。激素是常规应用的药物,但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大。A型肉毒毒素在临床有数十年的应用,安全无明显副作用,临床观察其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手术后瘢痕的增生。一方面是A型肉毒毒素能够减少肌肉运动而降低切口张力,另一方面,A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纤维细胞与瘢痕形成过程密切相关。病理条件下,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胶原过度沉积,肌成纤维细胞持续存在,细胞凋亡减少,创面愈合时可能形成增生性瘢痕。目前瘢痕的治疗方法很多,直接的药物注射方便,快捷。激素是常规应用的药物,但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大。A型肉毒毒素在临床有数十年的应用,安全无明显副作用,临床观察其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手术后瘢痕的增生。一方面是A型肉毒毒素能够减少肌肉运动而降低切口张力,另一方面,A型肉毒毒素对成纤维细胞直接产生抑制作用。前者的作用机制已经比较明确,对于后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证据支持。目的:1.研究A型肉毒毒素抑制成纤维细胞的最佳浓度,其作用于成纤维细胞的信号通路及靶点。2.评价面部瘢痕经W改形减张修复后注射A型肉毒毒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获取手术切除的瘢痕组织,经原代及传代培养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A型肉毒毒素,培养24h,48h,72h,96h,以ELISA检测TGF-β 1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检测a-SMA,FAK、p-FAK、YAP、p-YAP表达水平。构建FAK过表达载体,western blot 检测 a-SMA、FAK、p-FAK、YAP、p-YAP 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YAP表达。2.纳入面部瘢痕患者40例,其中治疗组20例进行W改形联合BTXA联合治疗,对照组20例进行单纯W改形缝合,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不同浓度A型肉毒毒素处理24、48、72、96 h后,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活性在不同程度上有所降低。1U/106cell浓度A型肉毒毒素抑制成纤维细胞最明显。1U/106cell浓度BTXA处理后,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上清TGF-β 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α-SMA,FAK、p-FAK、YAP、p-YAP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1U/106cell浓度BTXA处理48h后,FAK蛋白及其磷酸化蛋白均有所降低;荧光检测结果可见BTXA处理后,YAP荧光表达明显降低。2.临床观察研究纳入的40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最短1年,最长2年。治疗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在9分以上占92%。结论:1.1U/106cell浓度A型肉毒毒素抑制成纤维细胞最明显。A型肉毒毒素可能通过TGF-β/YAP信号通路抑制成纤维细胞,其作用靶点在FAK。2.A型肉毒毒素联合W改形减张修复面部瘢痕较单纯W改形效果更佳。
其他文献
在全世界的女性中阴道炎的发生非常普遍,特别是育龄妇女,并且与炎症性疾病中早产和盆腔感染的风险显著增加有关。阴道菌群的失衡是阴道炎的主要原因,最终促进阴道感染的发生和发展。然而,相关的发病机制仍然知之甚少。研究目的:miR1976/CD105/整合素αvβ6通路在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致阴道炎中的作用,了解其可能的机制。研究方法:使用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小鼠阴道炎模型,采用多种分子生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世界男性和女性中最普遍、最致命的肿瘤类型之一。几十年前结直肠癌还是发病率较低的恶性肿瘤。然而目前,它已成为发病率最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并且约占西方国家癌症相关死亡原因10%。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大肠癌在我国情况也不容乐观。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一直呈现增长趋势。在发达国家的结肠直肠癌发病率的“上升”,可以归因于日益老龄化的人口、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最有效的肾脏替代治疗手段。肾移植术后多种并发症,如移植肾排斥反应、新发/复发的肾小球疾病等,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移植肾的短期和长期预后。移植肾活检虽是绝大多数移植肾功能不全病因诊断的金标准,但是其本身是一项有创操作,有移植肾出血、肾周感染甚至是移植肾破裂等潜在风险。肾脏纤维化是决定移植肾预后的一项重要因素。目前对移植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评估需借助肾活检来明确。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以
目的:研究自噬在LXR受体激动剂(GW3965)抑制肺癌细胞对吉非替尼继发性耐药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材料与方法:采用MTT法测定LXR受体激动剂(GW3965)联合吉非替尼对PC9/GR细胞增殖的影响;使用Western blot法测定LXR受体激动剂(GW3965)和吉非替尼联合用药时,PC9/GR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表达的变化;并利用吖啶橙(AO)染色法,荧光显微镜观察LXR
目的本研究选择104例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通过创新性的收集患者术中呼出气冷凝液并分析冷凝液及血清中反映肺损伤的生物学指标的变化,探讨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全身麻醉过程中肺损伤指标的变化特点,从而为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肺保护和术后肺康复提供科学的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8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手术室,择期行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4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记录术中生命体征、出入量等
目的:创伤后骨关节炎是导致运动相关残疾的首要原因,因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和预后不良而引发关注,至今缺乏可靠的可用于临床的诊疗策略,常见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关节清理、关节置换等都存在显著缺陷。本研究应用了新型壳寡糖纳米材料,检验新型壳寡糖纳米材料对于创伤后骨关节炎的疗效并探索其发挥功效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实验应用来自大鼠的软骨组织培养的软骨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应用CCK-8技术检测壳寡糖以及壳寡
研究背景:子宫内膜癌(EC)是发生在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是一种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肿瘤,占20-30%。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缺乏有效的早期无创诊断方法和评估药物疗效的指标,尤其是高级别、分化差或特殊类型的EC难以治疗,预后不良。若能早期发现并确诊子宫内膜癌,将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和改善其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长非编码RNA(lnc RNA)是真核生物中的一种RNA分子,可以在表观遗传、转
[目的]探讨时域法微伏级T波电交替(microvolt T-wave alternans,MTWA)及电生理检查(electrophysiologic study,EPS)对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的远期预测价值。[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1月顺序纳入在本院就
恶性肿瘤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肿瘤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肿瘤的预后。现有的肿瘤筛查及检查方法中,肿瘤标志物蛋白检测仍不失为一种方便快捷的检查手段。然而目前的检测方法存在步骤复杂、灵敏度不高和放射性污染风险等问题。随着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在各种纳米材料结构中,纳米线是高度功能性的结构,由于它们的一维性而使其具备了独特的
目的:老年患者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苏醒延迟不仅延长了麻醉恢复期,也给老年患者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器官功能恢复。已知手术创伤应激增加机体的能量消耗,老人能量储备低下或是全麻后药物代谢减缓和苏醒延缓的部分原因。磷酸肌酸钠可以促进能量物质ATP的合成,提高心、脑等细胞能量代谢水准。因此,为缩短老年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时间,降低苏醒延迟的发生率,本研究拟通过随机、对照、双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