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ORA无线传感技术的离心泵振动监测系统设计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lm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工业快速发展,离心泵在日常生活应用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为了使水泵正常高效运行,我们必须对离心泵运行状态进行及时监测诊断。离心泵受现场恶劣环境、传统设备老化、不当操作等原因影响,泵体设备容易出现机械故障。离心泵一旦发生故障,不仅会损害经济利益,更会造成现场人员事故。因此不少学者对离心泵监测系统进行深入研究,目前主要以有线监测系统为主,但由于受到设备构造以及现场运行制约,这类传统有线监测系统存在安装困难,布线难度高,灵活性低等缺点,这大大限制了离心泵远程监测技术的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基于LORA技术结合嵌入式方法,采用马氏距离诊断方法设计出一套低功耗、低成本、传输距离远以及可以有效监测的离心泵振动状态监测系统。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针对难以建立离心泵振动信号最佳特征指标的问题,本文首先选取离心泵振动监测中10个常用时域频域指标,分别求取健康状态下0.8Qd、0.9Qd、1.0Qd和1.1Qd四个工况下的指标参数值,用Relief F算法将冗余指标去除,选取前4位最有效指标参数,从而得到精准振动信号监测指标集,有利于提高离心泵振动信号监测的准确度。(2)针对离心泵有线监测适用性不强,且目前离心泵无线监测系统处理能力不足和传输距离短的问题,本文根据设计需求完成并实现核心控制系统的选型与设计,相关芯片和传感器的选型与设计。在系统上选择STM32F412RGT6为主控芯片,选用LIS2DS12型加速度传感器对振动信号进行采集,选用LORA模块将振动信号传输到上位机,使得系统具备强大数据处理能力和远距离数据传输能力。基于LORA技术结合主控芯片的微处理器模块使得系统的开发成本大大降低,并且可以对振动信号稳定采集,处理以及传输。(3)针对监测离心泵振动信号存在多个指标参数,使得离心泵故障诊断难以统一判定的问题,测量离心泵在机封破损、空化、叶轮破损三个故障和状态下振动信号的指标得出参数矩阵集,随后利用该指标参数矩阵集与健康状态下指标参数集计算马氏距离值、马氏距离HI值、马氏距离正态化值,同时绘制离心泵健康阈值线。该计算方法有利于消除不同参数变量之间的影响,为离心泵振动监测提供定量分析考据和离心泵故障诊断奠定全面的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1.回顾性分析临床左、右半结肠癌患者临床特征信息与中医遣方用药的规律及差异。2.基于聚类算法及关联规则算法,挖掘临床左、右半结肠癌临床诊疗中中医方剂的核心方药组合和方药规则。3.以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为支撑,分析左、右半结肠癌治疗所用的典型方药防治左、右半结肠癌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第一部分:1.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诊疗中左、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信息及中医遣方用药规律差异:参考国际抗癌联盟(
现代农业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其中智能拖拉机正成为研究热点。智能拖拉机自主行走系统主要由三个子系统构成,分别是环境感知系统、决策控制系统和执行机构系统。本论文结合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重点项目:园艺电动拖拉机研发(BE2017333),对园艺电动拖拉机自主行走系统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根据园艺电动拖拉机自主行走系统的需求,在原有拖拉机的基础上,分别从环境感知、决策控制和执行机构三个
钠离子电池(SIB)由于钠资源丰富、安全性好和成本低等而成为二次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磷酸钒钠(Na3V2(PO4)3)由于其较高的理论比容量、高的工作电压、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高的钠离子电导率,而成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主要选择之一。然而,Na3V2(PO4)3的本征电子电导率较低,因而其电化学性能还有待于改进。碳包覆被证实是一种有效提升Na3V2(PO4)3储钠性能的方法。然而,当前制备Na3
由于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凸显,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节约能源和促进新能源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而其发展战略是我国乃至全球的战略机遇。不管新能源汽车采取哪种具体形式,电机及驱动控制系统在整车系统中都是关键技术。永磁轮毂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Hub Motor,PMSHM)是运用分布式驱动方式而直接安装在轮毂处的永磁同步电机。采用此种分布式驱动能够减少包括减
当前利用固态电解质代替液态电解质已成为锂离子电池兼顾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最有效方法。然而固态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低、界面阻抗大、电化学稳定性差以及原料成本高一直是限制其应用的主要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将原料来源广泛、化学稳定性良好的Al2O3纳米棒与聚碳酸丙烯酯(PPC)复合,形成室温下具有高离子电导率和高电化学稳定的有机/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薄膜,并通过石墨涂层改性进一步改善电极/电解质的界面
在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要求下,内燃机不断向高功率、轻量化方向发展,导致燃烧室等部件的热负荷问题急剧增加,对冷却水腔换热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亟待解决。传统的对流换热方式开始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换热需求,以沸腾传热为代表的相变冷却模式引起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高度关注。表面改性作为一种新型强化传热方式,不仅能够增大换热表面的比表面积,还能够改变气泡演化行为,研究其对沸腾换热的影响对提高内燃机冷却水腔的换热能力具
内燃机作为传统的动力装置,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支撑,面对日益严苛的排放法规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实现内燃机全生命周期的超低排放成为内燃机技术发展的主要目标,新型燃烧技术耦合清洁可再生替代燃料成为解决上述难题有效技术途径之一。戊醇因其含氧、可再生、易挥发,极性较小,能与柴油、生物柴油稳定互溶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可再生替代燃料。但其汽化潜热较高,发动机冷启动性能差,十六烷值较低,着火性能差,需要
为应对能源供需矛盾和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等挑战,世界各国逐渐重视发展中低温余热回收技术,以改善化石能源的利用率,解决日益加剧的能源与环境问题。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温度适用范围广、功率适中,是被广泛应用的一种低品位热能转换利用技术。针对有机朗肯循环效率低和成本高的问题,本文开展基于不同工质有机朗肯循环全工况运行实验研究及神经网络性能优化。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性
锂离子电池凭借电压平台高、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和安全性高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实际应用中一般需要将成百上千个单体电池串并联形成电池组,以满足电动汽车功率需求。由于电池制造过程的初始差异和实际使用时的累积差异,目前国内电动汽车所使用的电池组一致性仍存在较多问题。电池组的不一致不仅降低了电池性能的发挥,而且还会影响到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监
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新型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工业界对于续航里程和运行时间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的电池体系,由于产品价格和容量有限等问题,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作为前沿储能体系的产品,锂硫(Li-S)电池在理论上具有高比能量(2600 Wh kg-1)和低成本等特点。但是,Li-S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伴随的“穿梭效应”,会造成锂枝晶的生成和活性物质不可逆损失。因此,本论文提出了三种基于ZIF 67衍生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