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粮食是人类得以生存的根本。而粮食安全问题,自从人类出现就存在,在人类历史上经常会发生饥荒现象。我国作为13亿的人口大国,粮食需求量要比其他国家大很多。改革开放30余年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实现,使粮食生产有了突破性发展,农民作为微观经营主体显示出了强大活力。但随着现代农业发展持续加速,家庭承包责任制逐渐突显出来规模小和经营分散等问题。在我国城乡分工分业加速调整下,农业人口锐减,农业劳动主体主要为老人和妇女,农民抛荒现象日益严重,急需解决“谁来种地”、“以什么方式经营农业”等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农民转移到城镇,并且农业的弱质性和粮食生产收益不高等问题,直接导致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才是创新我国种粮微观主体的根本方向。基于此,本文在中共中央大力提倡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前提下,通过对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粮食安全现状着手,借鉴了国外相关的经营主体发展经验,比较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特点和利益诉求差异,以及各国农业政策、经营主体的特征差异。然后,分析基于粮食安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求提供理论和现实参考。本文一共分为七个部分,主要内容可以总括为:第一章为引言部分,主要对文章的选题意义,研究目的、思路及方法等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对国内外已有的有关粮食安全与农业经营主体的学术成果进行梳理和简要评述。第二章是相关理论概述。明确了粮食安全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概念界定,并对粮食安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第三部长描述的是粮食安全与农业经营主体。主要介绍了我国粮食总产量和粮食进出口的现状,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粮食对外依存度的变动趋势及其安全风险。说明粮食安全与农业经营主体的选择关系,并阐述了基于粮食安全背景下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必要性。第四章是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状分析。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还有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状。第五章是基于粮食安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比较分析。比较我国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特点和利益诉求差异。并且对美、日、韩等国的农业政策及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几点启示。第六章提出了基于粮食安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制约因素。分别从产出导向与利润导向、宏观上人多地少与微观上人少地多、适度规模经营与农地产权制度几个角度,分析制约因素。最后一章是本文的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在此部分笔者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基于粮食安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