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中国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时,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似乎尚未准备好用英语来和外国人进行直接的交流.他们努力学习,但常常不能适当的使用英语,因此,他们感到迷惑,尴尬,焦虑,甚至羞愧.我们英语教师是否能够做些什么来帮帮他们呢?该文基于图式论和认知论的理论基础上,试图说明多媒体计算机能够通过模拟真实的英语交际环境来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全文共由十一章构成.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语用学及其多学科的特性.同时也讨论了该领域中重要的一种现象:语用失误,目的是找出导致该现象的原因,同时提及中国学习者语用失误所特有的原因.第二章强调了语用能力和其他能力的关系以试图明确语用能力这一概念.通过每一幅对比图,该能力的侧重与构成明显不同于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或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基于前一章提到的语用能力所包含的三种成分,为了彻底解决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第三章探讨了可能影响语用能力的因素.通过逐个分析这三种组成成分,可以得出结论:文化是最重要的因素.仅仅对语用学进行理论上的分析是不足以证明中国的学习者正是由于缺乏文化知识才导致了相对较低的语用能力,因此,在第四章,研究的范围缩小到中国学习者的现实情况,重点讨论了中国学习者的动机,中国英语教学的问题,和中国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发展状况.既然文化因素是中国学习者致命的弱点,第五章主要讨论了作为外语教师,如何教授文化.无论提出过多少方法或模式,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将语言,文化和语用能力结合在一起进行教授是明智的,它能够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目标.实际上,拜莱姆和其他的语言教师们曾经在课堂上所开展的一切活动证明了这是可行的.尽管在课堂上有许多可以提高学习者语用能力的方法,直接经验在将文化,语言和语用能力三者进行自然结合上显得更为优异.因此,在第六章中提出了模拟现实交际环境的模式,以及直接经验的优势和理论基础.经过对比每一种不同的实现手段,多媒体计算机的许多优点使其更适于创造这样的语言环境.接着,第七章回顾了计算机辅助言语学习的历史并分析了其优势.同时也引入图式论和建构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当前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模式最充分的证明了其可行性.但是这一模式有赖于软件和硬件的共同作用.为了更清楚的了解他们,这两方面在第八章都分别进行了探讨.另外还谈到了软件的评估标准.第九章进一步强调了在设计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时,应该把学习者列为考虑范畴的理论.同时也研究了设计的步骤和使用的工具.通过一步一步的分析,用多媒体计算机的模拟功能来提高语用能力在实践上似乎是可行的.从而,第十章开始讨论开发这个模式需要考虑的细节问题,如目标,功能,拍摄,等等.尽管该模式被论证为优于传统的语言学习模式,但是它仍然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如选材的真实性,文化研究中的该民族和外民族对文化的不同界定,等.但是,这些缺点不该成为我们前行的绊脚石,相反,应该激发我们新的思考或者鞭策我们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