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结构、成本粘性与企业研发投入关系研究

来源 :甘肃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制造业企业普遍存在成本粘性现象,造成资源的闲置和冗余,被认为是阻碍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根据自组织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企业作为完整的开放系统具有一定的自组织性,随着成本粘性所带来的企业剩余资源的增加,其利用研发投入对剩余资源进行再调整的需求增加,与此同时剩余资源为企业研发投入提供了一条资源供给渠道,成本粘性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积极作用。基于以上分析,以相关理论基础为逻辑支持,选取观测样本对成本粘性与企业研发投入关系、股权结构所形成的特定组织环境对两者关系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分析。文章的研究过程如下:首先,介绍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及可能的创新之处,采用文献分析法对股权结构、成本粘性与企业研发投入有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归纳,界定研发投入、成本粘性和股权结构概念,以自组织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为研究问题的理论基础,对成本粘性与企业研发投入关系、股权集中度及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两者关系的影响进行机理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其次,说明数据选取的来源和过程,界定文章所涉及变量的具体衡量指标,根据研究假设构建线性回归模型,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组间差异分析、相关性统计分析、回归分析等实证分析方法检验模型的正确性;最后,采用分组检验和替换变量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得出研究结论:我国制造业企业普遍存在成本粘性现象,成本粘性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积极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的更明显;股权集中度削弱成本粘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作用,在国有企业中的削弱效果更明显;机构整体持股增强成本粘性与企业研发投入的正向关系;进一步考虑异质性后,异质机构持股对成本粘性与企业研发投入正向关系的影响具有差异性。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建议:制造业企业需重视成本粘性的资源缓冲剂作用,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将其保持在适度水平;制造业企业需通过降低股权集中度和提高机构持股比例的方式来不断完善股权结构,提高和适当放宽独立型机构投资者的入市比例和额度,为企业自组织性的发挥营造健康、理性的组织环境,在保证剩余资源有效利用的同时实现企业研发创新能力的提升。研究结论丰富了成本粘性经济后果及研发投入影响因素研究的理论成果,同时为我国制造业企业提高研发创新能力的路径选择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美好的生活一直是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而美好生活的基础是拥有健康,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公众对于自身健康的投入也随之增加。在城市中,居民通过体育设施、健身房、健康管理中心等对自身健康进行管理,而农村居民则由于诸多因素缺乏健康管理的观念和能力,仍普遍存在以“疾病管理”代替“健康管理”的现象,而这一现象在少数民族地区尤为突出,甘南藏区农村妇女也不例外。甘南藏区农村妇女不仅受“典型地方病”的侵扰,由于社会分
文章以边远山区农村高中寄宿制学校班级管理为研究对象,通过走访调查、参与管理、经验总结等方法研究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策略,并对结果进行整理与归纳。现下高中寄宿制学校班级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较多,包括:(1)与学生之间缺少沟通;(2)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问题;(3)重成绩管理而轻德育教育。基于此,文章针对高中寄宿制学校班级管理问题简要论述了几点解决方法:(1)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2)加强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鼓励企业直接融资。股权质押是控股股东选择融资的常见方式之一,且随着股权质押相关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愈发普遍。由于股票具有权属明确、流动性较强等特点,从而使得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虽然其未来产生的财产性权利转移至受质押一方,但是控股股东仍掌握着这部分股权的决策权、表决权等权利,继续可以控制上市公司、参与上市公司的一系列决策。因此,控股股东股权质押
民事案件的审理机制一般以两造对席为原则,但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口流动频率加快,导致当事人缺席法庭审理的现象愈演愈烈。为解决这一失衡的审理局面,推动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民事缺席判决制度便因此设立。放眼于当前,民事缺席判决制度为化解民事纠纷所带来的成就十分显著,但仍不可忽视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运行的现存问题。深入细究民事缺席判决制度的立法规定,可以发现由来已久的问题始终未得到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托行业的迅速崛起,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信托方式来管理自己家族的财富。2016年我国《慈善法》的成功落地,使得慈善信托在我国快速发展,继而催生出家族慈善信托这一新型信托模式,即借助慈善信托与家族信托形成的一种双层信托模式,其旨在实现传承和慈善的双重目的,以满足高净值人群的双重需求。家族慈善信托制度是向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学习和借鉴而来,由于两大法系的立法体制和文化习俗方面存在
专利平行进口问题是知识产权领域历来饱受争议的热点问题之一。《巴黎公约》所确立的国民待遇原则,打破了原有的贸易壁垒,推动了跨国贸易的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所开展的国际贸易活动愈加频繁,专利平行进口问题也随之凸显。自1984年正式颁布以来,我国《专利法》历经三次修改,直到2008年修正案才在第69条确认了对专利产品的平行进口行为合法。专利平行进口为我国带来经济发展契
在生态主义对法律持续影响以及法律生态化趋势明显的大背景下,以法益学说为着力点,结合生态主义法哲学,将法益理论进行适当的改造,移植于环境法学中。生态法益是内容广泛,主体多元,层次丰富的新型法益;依据调整对象与运行机制将生态法益限缩于刑法保护机制的范围之中,并对生态法益进行类型化分析,寻求生态刑事法律关系构建的核心在于要确立非人类存在物的法律关系的主体地位。环境犯罪所侵害的不仅是传统刑法所认为的生态环
随着以互联网技术为首的新型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走向了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二维并存的生活,但无论哪个空间,人类始终是社会活动主体,这意味着即使在线上的网络空间,人与人之间的纠纷和矛盾也是不可避免的。据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网民数量已由20世纪90年代的60来万增至现如今的8亿左右,与此同时,涉网案件也由2000年的500多万增至2017年的1000多万。在涉网纠纷日益增多的背景下,传统法院已经难以
在我国,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公务员队伍一直是一项重要的立法任务,其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公务员的不担当问题。本文是在《公务员法》修改的背景下展开的分析,从公务员不担当的现实情况出发,并探寻公务员不担当在认定中的困难,以期对公务员不担当问题的对策有新的理解和想法,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公务员不担当的提出背景,然后是对与公务员不担当的相关概念的厘清,主要是对公务不担当与不作为、滥用职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和国家层面对受损生态环境进行修复的政策导向越来越明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了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党的十九大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新高度。生态恢复性司法是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环境犯罪问题层出不穷背景下顺应环境司法改革潮流的产物,是恢复性司法理念在环境犯罪治理领域的具体体现。生态恢复性司法契合惩治环境犯罪之目的,注重环境刑事司法效能之提高,并